如何守住江山?
2011-06-09591172011-06-07 09:54:1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裴玥
當輸歐聚酯短纖案勝利的鐘聲依稀可辨之時,另一種聲音也開始刺激著中國聚酯短纖企業的神經,那就是警鐘。
兩個層面的風險不得不防:一是案件本身應訴層面的風險。歷史經驗表明,一場國際官司的勝利決不是一勞永逸的。就反傾銷案而言,原審終裁后還面臨著期中(行政)和日落等復審程序,而復審結果有可能繼續征收、取消或改變原有的反傾銷稅。因此,在后續的環節出現了閃失,也不排除丟失勝利果實的可能性。以美國對華聚酯短纖反傾銷案為例,該案在2007年終裁后至今已經進行了兩輪行政復審。可喜的是,除了慈溪江南化纖有限公司因在原審終裁時獲得0稅率而不必參加復審外,在原審中分別獲得4.44%和4.86%較低稅率的應訴企業慈溪三泰化纖和寧波大發化纖在兩次復審中也獲得了0稅率。按照美國現行反傾銷規定,如果企業三次復審均獲得0稅率,則可以徹底擺脫反傾銷的枷鎖。
然而,考慮到美國目前正積極通過擴大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現實情況,其很可能使出更多招數打壓他國出口的強力競爭,這就不排除美國反傾銷等貿易政策未來進一步抽緊的可能性。美對華聚酯短纖案中方主要代理律師、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法寅就指出,美國將來也許會取消反傾銷復審的3年期限,可能實施永久復審制度。而今年將接受美國第三次行政復審的慈溪三泰和寧波大發化纖兩家公司就面臨著政策變動的尷尬和風險。
雖然歐盟對華聚酯短纖案此次將無稅結案,暫不涉及復審之憂,但另一個層面的風險卻不容回避,即市場風險。面對即將閘門大開的歐盟市場,不少聚酯短纖出口企業或許已在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了。這恰是業內分析人士的最大擔憂。中國目前雖然只占歐盟聚酯短纖市場份額的1.01%,但以中國的產能和出口量來看,歐盟市場放開后,中國產品是能夠重新占領對歐出口主導地位的。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該產品已經占據美國進口份額的30%、巴基斯坦的74%、土耳其的18%和印尼的24%。
一旦中國出口聚酯短纖在歐盟市場急劇擴張,便可能引起對方的注意,進而采取新的限制措施。這種擔憂并非無中生有。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后,掙脫了出口配額束縛的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猶如脫韁的野馬,一窩蜂地涌入了世界市場,特別是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結果導致美國、歐盟先后對我紡織品采取了特保措施。雖已事隔5年有余,但這次深刻的教訓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為了避免重蹈艱難應訴的歷史覆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強烈呼吁,聚酯短纖出口企業必須有所節制,在歐盟市場放開后有序出口,杜絕價格戰和惡性競爭,否則最終受損失的還是企業自己。
其實,這種潛在的市場風險已經被一些行業主要企業所預見。記者調查獲悉,目前,這些企業均開始認真思索未來開展公平、有序競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希望避免無序出口的發生,守住歐盟市場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
相關統計顯示,在經歷了金融危機造成的貿易低迷后,2010年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轉暖,全國聚酯短纖出口呈現較快增長,對全球的出口總量達到57.5萬噸,同比增長44.28%;其中出口7.1億美元,增長73.38%,超過了金融危機前2008年的貿易總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10年主要出口市場中,美國、巴基斯坦、越南、俄羅斯聯邦和印尼排我國出口前5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