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法律——商標篇
作者:全開明 2016-04-07
一、天量網購下商標侵權屢禁不止
近年來網購成為許多人重要的日常消費方式,網購因其低成本和高效率,也成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2016財年零售交易總額突破3萬億人民幣,這業績已經成為零售領域上的奇跡。但是天量網購下,商標侵權屢禁不止,這也是淘寶等平臺受到世界詬病的重要原因。除了傳統的電商平臺外,商標侵權等行為也發生在微信購物和app購物等其他電商購物場景中,商標領域的侵權行為也呈現出全流域、多層次、隱秘性強的特點,給品牌方的維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互聯網+法律解決方案
利用“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品牌方委托的涉事商標商品在中國主流電商平臺以及微信、app等場景上宣傳銷售的行為進行做全天候的信息監測。對涉事商標商品的相關證據進行網絡證據固定,出局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證據鑒定結論。
針對監測到的侵權信息,開展后續處置、向行政機關舉報以及法律訴訟等維權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網購侵權對品牌方合法權益的侵害。
通過監測包括但不限于:
(1)網站名稱;(2)網站 URL;(3)網店名稱; (4)網店聯系方式;(5)銷售記錄(6)侵權宣傳頁面等內容,收集侵權方相關的侵權證據,為進一步采取法律措施提供證據支撐。
三.具體的解決方案
1)維權調查
通過快速精準的侵權信息監測及高效處置(“淘寶網、京東和拍拍網”等電商網站),
全面深入的獨立侵權網站調查,深入調查涉嫌侵權行為的源頭和證據鏈條,幫助權利人定位重點打擊的侵權主體,提供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的線索和有效證據。聯合第三方合作單位,對侵權人和侵權商品開展追根述源的線下調查,獲取充足資料或證據。
2)高效的工商舉報及刑事立案舉報
就疑似侵權人的違法侵權行為向工商部門或公安部門進行立案舉報;通過前期調查和證據固定,為立案工作奠定證據基礎;全程推動立案;提供偵查期間的技術支持。
3)民事訴訟
根據監測到的侵權數據以及重點侵權主體的落地信息,向權利人提出訴訟建議,協助權利人確定訴訟目標;開展訴前調查和取證;提起民事訴訟。
4)定期進行全網商標侵權行為監測,為權利方出具技術分析報告,并對品牌方授權的各類銷售主體的銷售行為進行監測,強化品牌授權管理。
四、經典案例回顧
自開展商標維權服務以來,先后為40多個知名品牌提供淘寶網、京東網和拍拍網的信息維權監測服務,其中不乏國際奢侈品牌。目前這些品牌的維權仍在進行當中,目前已監測并處置涉嫌侵權鏈接超過26萬條,涉及銷售某知名品牌假冒產品的獨立網站超過200個。
部分監測數據如下:



五、經典案例
商標 | 香奈兒、暴龍眼鏡、路易?威登、寶馬、耐克、李寧、資生堂、微軟、三星、夏 普、佳能、尼康、TOTO、玫琳凱、花王、芙麗芳絲、雅馬哈、村田、FANCL等 23 區、杰尼亞、KATE、萬代、GAP、嘉娜寶、高絲、JINS、姬芮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