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的,成全影视大全免费追剧大全,成全视频高清免费播放电视剧好剧,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成全在线观看高清全集,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动画

×

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首頁 錦天城概況 黨建工作 專業領域 行業領域 專業人員 全球網絡 新聞資訊 出版刊物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訂閱下載 CN EN JP
首頁 > 全球網絡 > 上海 > 出版刊物 > 專業文章 > 案例 | 7月「知識產權優秀案例薈萃」--以專業護航攻堅,以案例洞悉未來

案例 | 7月「知識產權優秀案例薈萃」--以專業護航攻堅,以案例洞悉未來

 2025-06-25

驕陽似火,萬物繁茂。2025年第七期「優秀案例薈萃」攜盛夏的蓬勃熱力如期而至。當科技創新邁向深水區,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產業攻堅的“生命線”。本期我們聚焦開源技術知識產權合規問題、醫療器械產品專利權利邊界等關鍵戰場,以專業智慧助力企業穿越創新雷區,把握戰略先機。


「優秀案例薈萃」涵蓋專利維權、商標保護、版權爭議、商業秘密保護、不正當競爭糾紛等多個領域的重要案例。在技術迭代與規則博弈的交匯點,錦天城律師團隊以前瞻性布局和精細化操作,為企業構建攻防兼備的知識產權護盾。


盛夏是萬物競發的時節,亦是創新者攻堅克難的考場。從開源社區的代碼叢林到生物醫藥的專利高地,知識產權保護已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賦能。我們以案例為鑰,解鎖技術轉化的法律密碼;以專業為舵,引領企業在規則重構中破浪前行。誠邀您品鑒本期「優秀案例薈萃」,一同探索知識產權如何從法律工具躍升為產業攻堅的核心引擎,于創新深水區開辟通途。


案例一:知名短視頻app開源軟件合規項目


分享人:丁華 上海辦公室高級合伙人


1、【案情介紹】


本項目的客戶是一個國內知名的互聯網短視頻平臺的經營者,其開發的短視頻app的下載量已經高達百億級,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蛻舻姆▌請F隊和技術團隊發現,其開發的手機app中需要使用部分開源軟件,因而面臨開源軟件合規的問題,故向本項目的律師咨詢開源合規建議。


2、【辦案難點】(非訴訟)


本項目的難點除了開源軟件合規業務通常具有的例如許可證文本較長、晦澀難懂等難點之外,最關鍵的難點在于客戶向我們提出了在服務器端部署開源軟件,是否會觸發相關許可證的開源義務問題,該問題在開源學術屆存在一定的爭議。


3、【法律分析】


GNU關于GPL.v2許可證的官方問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version 2 of the GNU GPL,鏈接:https://www.gnu.org/licenses/old-licenses/gpl-2.0-faq.html#UnreleasedMods)中有如下問題與回答:


“問題:某公司在網站上運行一個GPL軟件的修改版。按照GPL,該公司是否必須發布其修改版的源代碼?(#UnreleasedMods) 回答:GPL允許任何人制作一個修改過的版本,并在不向他人分發的情況下使用它。這家公司所做的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因此,該公司不需要發布修改后的源代碼。人們有自由進行修改并私下使用它們,而不公布這些修改,這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把程序放在服務器機器上供公眾使用,很難說是“私人”使用,所以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要求發布源代碼是合法的。我們正在考慮在GPL第三版中做這樣的事情,但我們還沒有想到準確的措辭。同時,你可能想把Affero GPL用于為網絡服務器設計的程序”。


在GNU關于GPL許可證的官方問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GNU Licenses,鏈接:https://www.gnu.org/licenses/gpl-faq.en.html)中,同樣的問題被作出了如下回答:


“問題:某公司在網站上運行一個GPL軟件的修改版。按照GPL,該公司是否必須發布其修改版的源代碼?(#UnreleasedMods) 回答:GPL 允許任何人做一個修改版自己用而不發布。你所說的公司的做法就是一個這樣的特例。因此,該公司不必發布其修改版。當該修改版使用的許可證是GNU Affero GPL時,情況有所不同。把這個情況和網站包含或鏈接到獨立的 GPL 程序做個比較,這些 GPL 程序在用戶訪問網站時分發給了用戶(經常是JavaScript程序,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語言)。此時,這些發布給用戶的程序的源代碼必須按照 GPL 的條款來發布”。


GNU關于GPL許可證的官方問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GNU Licenses鏈接:https://www.gnu.org/licenses/gpl-faq.en.html)中還有如下問題與回答:


“問題:如果我只是復制并運行GPL程序,并不向他人分發或輸送,那么該許可證對我有什么要求?(#NoDistributionRequirements) 回答:什么也沒有。GPL 對此沒有任何約束”。


從以上問答可以看出,GNU認為開發者僅對開源軟件進行復制、運行(私人副本或私人修改版)、修改,而不分發和發行的行為不會受到GPL的約束。但是在服務器上運行GPL開源軟件的問題上,GNU的兩個回答前后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GPL.v2的問答中,GNU態度鮮明地指出,其認為在服務器運行開源軟件并且通過服務器為用戶提供服務,這并不是一種“私人”行為,因此仍然要受到GPL.v2許可證的約束,行為人仍有開源義務。但是,GNU僅僅是認為要求其公開源代碼是合法的,其只是表達了GNU的態度,而非解釋GPL.v2的明文規定。相反,GNU聲明要在GPL.v3中增加這個條款,這恰恰說明GPL.v2并沒有明確規定這一事項。同樣的問題在GNU關于GPL許可證的官方問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GNU Licenses鏈接:https://www.gnu.org/licenses/gpl-faq.en.html)中被刻意弱化,GNU不再堅持公開源代碼的要求,而是轉而介紹AGPL的規定,這也意味著現有的GPL.v2乃至于GPL.v3,均為明確規定服務器端使用開源軟件的開源義務。因此項目律師認為,僅僅在服務器端使用GPL.v2的開源軟件,合規風險較低。


軟件自由法律中心的Eben Mogle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及法律史教授、GPL許可證起草人之一、自由軟件基金會首席法律顧問、理事會成員、軟件自由法律中心創辦人及主席)和Mishi Choudhary(軟件自由法律中心法務總監,印度SFLC主席、執行理事)在2014年撰文指出:“GPL.v2第 4 條直接規定了‘不得附加限制條件’概念,同時禁止依據非 GPL.v2 協議進行分許可。此處所述禁止值得注意。盡管通常認為只有在分發 GPL 代碼時才會產生 Copyleft 義務,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分許可是一種單獨行為,也會產生 Copyleft 義務”。


GPL.v2第 4 條規定:“除了本許可證明確規定的情況外,你不得復制、修改、分許可或分發本程序。任何其他試圖復制、修改、分許可或分發本程序的行為都是無效的,并將自動終止你在本許可證下的權利。但是,根據本許可證從你那里獲得拷貝或權利的各方,只要他們仍然完全遵守規定,他們的許可證就不會被終止”。


可見,軟件自由法律中心并不認為只有分發GPL的開源軟件才會觸發開源義務,對GPL的開源軟件采用其他條款(例如開發者自身的商業服務條款)進行分許可行為,也會觸發開源義務。


而在服務器后臺部署GPL開源軟件,也構成一種將開源軟件進行分許可的行為,服務器經營者也會在與用戶的用戶協議中約定,“許可”用戶使用服務器中的軟件,收取一定的費用。因此按照軟件自由法律中心的觀點,GPL.v2協議仍然在“禁止分許可”的規定上能夠約束在服務器后臺使用開源軟件的行為。根據第4條的規定,如果違反許可證的規定,將自動終止許可,導致侵權行為。


結合前文介紹的GNU官網與軟件自由法律中心的觀點,對于未經修改的開源軟件的原樣副本,如果不實施分發,是否構成對開源軟件進行“分許可”,是否需要履行開源許可證義務問題;在服務器上使用修改后的開源軟件,是否構成對開源軟件進行“分許可”,是否需要履行開源許可證義務問題。目前存在爭議。就行業整體觀點而言,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GPL.v2許可證存在漏洞,GPL.v2許可證無法約束在服務器端使用開源軟件的行為。也正是因為如此,GNU在發布GPL.v3的同時,還發布了AGPL許可證,以專門約束服務器端使用開源軟件的行為。因此我們認為GNU官網對于GPL.v2的問答基僅僅起到宣誓權利的作用,但是并不構成對GPL.v2條款的補充或解釋,而GNU官網對GPL許可證的問答,暗示了GPL系列許可證并沒有解決服務器端使用問題,這一問題轉交AGPL許可證另行解決。


4、【案件結論】(非訴訟)


本項目的重要意義在于,本項目中的合規問題觸及了開源軟件合規的一種重要的“特殊情況”,即當將開源軟件用于服務器上,采用服務器向用戶提供“軟件即服務”的商業模式時,開源軟件的開源義務問題。經過綜合的分析,項目律師認為,普通的GPL協議對此種情形的開源義務規定存在爭議,通常觀點認為GPL存在漏洞,無法約束服務器端使用開源軟件的行為。但是更為嚴格的AGPL許可證明確解決了這個漏洞,因此企業如果采用AGPL許可證的開源組件,即便是通過服務器提供服務,也需要履行開源義務。


案例二:關于權利要求中“用途特征”的考量


分享人:汪妍瑜 北京辦公室高級合伙人、李偉華 北京辦公室律師


1、【案情介紹】


(1)案件背景


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公司(以下簡稱美敦力)在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客戶)港股上市過程中,以其所持有的發明專利(ZL201310471114.X)等向客戶發起了2件專利侵權訴訟??蛻糇鳛閲鴥仁讉€卒中治療及預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公司,在迅速發展之際遭到了行業巨頭的阻擊,對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


在應對上述專利侵權訴訟的同時,客戶委托我所律師對涉案的發明專利發起了專利無效宣告,主張涉案專利本質上是在早期產品的基礎上發現了新的治療用途,產品結構本身并沒有改進,故涉案專利的產品權利要求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最終該專利被宣告全部無效,且無效決定在后續的行政一審、二審程序中獲得維持。


該案成功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裁判要旨摘要(2024)》。最高院給出的裁判要旨為:不同于醫藥用途專利權利要求,對于包含治療用途特征的醫療器械產品專利權利要求而言,如果其與現有技術的區別技術特征僅在于治療用途,且該區別技術特征對醫療器械產品本身沒有影響,則通常不能因存在該區別技術特征而認定醫療器械產品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或者創造性。


(2)涉案專利


image.png


涉案專利產品結構已完整公開于在先專利US7300458(“具有可卷曲矩陣結構的醫用植入物”),即無效決定所引用的證據1.1中。根據涉案專利說明書中的表述可知,涉案專利系在US7300458的用于實現對狹窄血管的擴張支撐的醫療植入物的基礎上,發現了其還可以去除血管中血栓的應用。


2、【爭議焦點】(訴訟)


涉案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1相對于證據1.1的產品而言,沒有明確記載在證據1.1中的特征有2個:(1)采用用途特征“用于去除血管中血栓”(以下簡稱“特征A”)對主題名稱自擴張裝置進行限定;以及(2)用途特征“所述網結構的所述遠端被配置為植入于所述血栓的至少一部分中,從而形成可從患者的閉塞部位去除的、結合的血栓裝置團塊”(以下簡稱“特征B”)。


本案的一個核心焦點在于上述2個用途特征是否對新穎性的判斷產生影響。


3、【裁判結果】(訴訟)


最高院在二審裁判中作出如下認定:


1、關于權利要求1中的特征A對新穎性判斷的影響


對于主題名稱中包含有用途限定的產品權利要求,其中的用途限定在確定該產品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時應當予以考慮,但其實際的限定作用取決于對所要求保護的產品本身帶來何種影響。如果用途限定對所要求保護的產品或設備本身沒有帶來影響,只是對產品或設備的用途或使用方式的描述,則其對產品或設備例如是否具備新穎性的判斷通常不能起到實質作用。


權利要求1是產品權利要求,特征A是其主題名稱“一種用于去除血管中血栓的自擴張裝置”,其中包括用途限定,故在新穎性、創造性判斷中應考慮該用途限定對要求保護的產品本身帶來何種影響。美某力公司在二審中主要強調證據1.1作為醫療植入物,其錐形部會聚的連接點處應為可拆卸的,而本專利作為去除血栓的裝置,其連接點處是不可拆卸的。但上述結構均非用于去除血栓的裝置和作為醫療植入物的裝置必然存在的結構上的區別。本專利說明書亦明確記載對于證據1.1可以“通過引用將其整體結合于此”,說明證據1.1的結構可以完整用于本專利中。因此,美某力公司關于特征A隱含結構限定并因此構成與證據1.1的區別的相關主張依據不足。


此外,根據上文中對新穎性判斷方式的分析,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確定實質相同的技術方案能夠適用于相同的技術領域、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并具有相同的預期效果的情況下,不能僅因撰寫為不同用途而認定不構成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本案中,第一,特征A中的用途限定是對治療用途的限定。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當醫療器械產品權利要求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僅在于治療用途時,如因此而授予專利權,同樣會產生限制醫生自由等倫理道德問題,故對治療用途的限定不應作為對產品權利要求新穎性、創造性判斷有實質影響的特征予以考慮。美某力公司主張對醫療器械的用途應參照醫藥用途權利要求予以保護,但醫療器械與藥物不同,二者難以簡單類比。發現藥物適用于人體不同疾病的機理從而發現藥物的新用途,與醫療器械以不同的物理方式作用于人體從而適用于不同適應癥,二者不能相提并論。因此,對醫療器械的用途通常不能參照醫藥用途權利要求予以保護。第二,證據1.1已經公開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全部結構特征,本領域技術人員以其一般認知可以確定證據1.1和本專利的技術方案能夠適用于相同的技術領域、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并具有相同的預期效果。被訴決定評述創造性部分引用的其他對比文件亦可對此予以佐證。因此,美某力公司的相關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2、關于權利要求1中的特征B對新穎性判斷的影響


對于包含用途特征的產品權利要求,應當考慮該用途特征是否隱含了要求保護的產品具有某種特定結構和/或組成。如果該用途由產品本身固有的特性決定,而且用途特征沒有隱含產品在結構和/或組成上發生改變,則該用途特征限定的產品權利要求相對于對比文件的產品通常不具有新穎性。上述基準同樣適用于創造性判斷中對該類技術特征是否相同的對比判斷。


本案中,權利要求1中的特征B“所述網結構的所述遠端被配置為植入于所述血栓的至少一部分中,從而形成可從患者的閉塞部位去除的、結合的血栓裝置團塊”并未隱含產品結構的變化?;谂c特征A類似的理由,特征B對本專利的新穎性判斷亦不能產生影響。


4、【法律分析】


本案的指導意義在于明確了醫療器械的新用途不應作為對新穎性、創造性判斷有實質影響的特征予以考慮,且醫療器械的新用途也不能類比瑞士型權利要求進行保護。


在本案中,最高院在一審法院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用途限定不予保護的本質進行了闡述,即最高院認為“特征A中的用途限定是對治療用途的限定。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當醫療器械產品權利要求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僅在于治療用途時,如因此而授予專利權,同樣會產生限制醫生自由等倫理道德問題,故對治療用途的限定不應作為對產品權利要求新穎性、創造性判斷有實質影響的特征予以考慮。”


由于醫療器械的用途通常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相關,如果可以對醫療器械的用途進行保護,那么實質上保護的就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這與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設置初衷相違背。


在醫療領域,存在一種特殊的對藥物新用途的保護。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5.2物質的醫藥用途權利要求 中首先認為如果限定的主題是治療用途,則同樣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范圍,除非其撰寫為制藥方法類型的用途權利要求。也就是說,對于藥物新用途保護,也要避免其限制醫生自由實施等,通過特殊的撰寫方法,將對藥物的保護限制到制藥過程,即明確對制藥企業的限制,而非醫生。也就是目前針對藥物用途保護的“瑞士型權利要求”。


“瑞士型權利要求”最初的誕生是為了解決先前藥物的新用途無法得到專利保護的問題。由于藥物新用途的發現,需要發明人深入研究不同疾病的致病本源、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兩者之間的復雜聯系,對于每一種疾病的研究都需要不斷的摸索、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去收集數據、驗證假設,故藥物新用途的發現絕非易事,因此為了鼓勵和保護研發人員的付出,推動醫療領域的創新發展,“瑞士型權利要求”也順勢誕生。


然而對于醫療器械而言,是否可以類比“瑞士型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將醫療器械的新用途也納入專利保護的范疇呢?最高院在本案中明確了“醫療器械與藥物不同,二者難以簡單類比。發現藥物適用于人體不同疾病的機理從而發現藥物的新用途,與醫療器械以不同的物理方式作用于人體從而適用于不同適應癥,二者不能相提并論”。


正如最高院的觀點,醫療器械的新用途是以不同的物理方式作用于人體從而適用于不同適應癥,該不同物理方式的發現不同于藥物新用途的發現,其往往伴隨著醫療器械的使用會相對容易的被發現。例如,本案中的“一種用于去除血管中血栓的自擴張裝置”,在新穎性證據1.1中明確記載的用途是醫療植入物,主要用于實現對狹窄血管的擴張支撐,并且在植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推出和拉回自擴張裝置實現放置位置的遠近調整以完成最佳定位。醫生實際操作時,在推出和拉回的過程中會將血管內的其他物質一并拉回,那么就可以容易的聯想到該自擴張裝置還可以用于去除血管內的血栓。由此也可以看出,醫療器械新用途的產生過程和藥物新用途的產生過程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從專利法鼓勵創新的立法本意來看,專利保護的核心在于對具有創造性勞動成果的激勵,而醫療器械新用途的發現,往往基于現有器械的結構特性,在臨床常規操作過程中即可被直觀感知,缺乏需要耗費創造性智力勞動的“非顯而易見性”。故醫療器械新用途的發現門檻相對較低,若同等對待,無疑會造成專利資源的不合理分配,使得專利保護偏離了其促進技術進步與創新的本質目的,因此無法類比“瑞士型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將其納入專利保護范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保護新用途和保護新產品存在不同的撰寫方式。雖然專利權人在本案中認為其實質要保護的是產品的新用途,但是權利要求1中的主題名稱“一種用于去除血管中血栓的自擴張裝置”中“自擴張裝置”是核心詞,為典型的含有用途限定的產品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如果需要對產品的新用途進行保護,則需要撰寫為“……的應用”等撰寫方式,將“應用”表述為核心詞。


案例三:商業實質重塑“混淆”判斷:私募“泰康”與保險“泰康”商標之爭


分享人:林雁 福州辦公室高級合伙人、林秋萍 福州辦公室合伙人、周魏捷 福州辦公室律師、吳慧芳 福州辦公室律師助理


1、【案情介紹】


本案原告為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保險公司”),被告(本案委托人)為平潭苑博泰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苑博泰康”)。


苑博泰康成立于2019年9月27日,是一家專注于創業投資業務的有限合伙企業。其后,苑博泰康于2019年12月20日設立了同名私募基金“平潭苑博泰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該基金于2020年5月29日完成備案(基金編號SLD372),基金類型為創業投資基金。


泰康保險公司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其于1996年申請注冊的第1151976號“泰康”商標(核定服務包括“資本投資;基金投資;保險經紀”等)經長期使用和宣傳,已具極高知名度。泰康保險公司認為,苑博泰康在其企業名稱及設立的私募基金名稱中使用“泰康”字樣,且其經營范圍(創業投資、投資管理等)與泰康保險公司商標核定使用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基金投資)構成類似服務。泰康保險公司指控苑博泰康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具有攀附其商譽、誤導相關公眾的意圖,請求法院判令苑博泰康:1.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停止在企業名稱和基金名稱中使用“泰康”字樣;2.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維權費用6萬元。


一審法院作出了不利于苑博泰康的判決。苑博泰康不服,上訴至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最終,本案在二審階段以民事調解方式結案。


2、【爭議焦點】(訴訟)


本案的核心爭議焦點集中于,在苑博泰康(私募基金)與泰康保險公司(主要為公募基金/保險業務)提供的金融服務雖然在《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尼斯分類)中均可能被歸入第36類“基金投資”項下,但兩者在商業模式、監管要求、服務對象(即“相關公眾”)及其注意程度、營銷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下:


(1) 苑博泰康在企業字號及私募基金產品全稱中使用“泰康”二字,是否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性使用”?


(2) 雙方的服務是否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類似服務”?機械適用《尼斯分類表》是否足以認定服務類似,抑或應更側重于服務的“商業實質”和市場實際情況?


(3) 苑博泰康的行為是否會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私募基金的“相關公眾”(合格投資者)與泰康保險業務(尤其是公募基金和保險產品)的“相關公眾”(普通大眾投資者)是否相同?其注意義務程度有何差異?


(4) 苑博泰康的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尤其是在雙方細分市場和目標客戶群體存在顯著區別時,是否存在“引人誤認”或“攀附商譽”的事實基礎?


3、【法律分析】


面對一審不利判決及泰康保險公司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本案代理律師團隊在二審中制定了“解構形式分類,重塑實質判斷”的核心策略,通過創新的論證方法,力圖打破困局。


(1) 挑戰《尼斯分類表》的機械適用,強調“商業實質”優先:

  • 一審判決主要基于《尼斯分類表》的形式分類,未能充分考察雙方服務的商業實質差異。本案代理律師團隊收集并提交了大量關于私募基金設立、募集、運作的法律法規(如《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關于投資者人數限制、合格投資者標準、非公開募集、禁止公開宣傳等規定)、行業報告、監管文件,以及苑博泰康自身基金的募集說明書、合伙協議等證據,用以證明雙方所提供服務的商業實質差異。

  • 通過上述證據,全方位展示了私募基金的高度專業性、封閉性以及投資者的高門檻(須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和高注意義務。這與泰康保險公司主要從事的、面向社會公眾的公募基金及保險業務在服務對象、營銷方式、風險等級、投資決策復雜性等方面均存在本質區別。


(2) 精準界定并區分“相關公眾”及其注意義務:

  • 作為本案的關鍵突破口和突出創新點,本案代理律師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并重點論證:苑博泰康私募基金的“相關公眾”是數量極其有限、具備專業金融投資經驗和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在進行動輒百萬元以上的大額、高風險私募投資決策前,必然會進行詳盡的背景調查、管理人訪談、合同條款審閱等盡職調查活動,其注意義務遠高于普通金融消費者或公募基金投資者的一般注意力。

  • 而泰康保險公司商標所指向的公募基金、保險等服務的“相關公眾”則主要是普通大眾。這兩個群體在知識結構、投資經驗、風險認知及決策謹慎程度上完全不同,不存在實質性的重疊。


(3) 否定“商標性使用”與“混淆可能性”:

  • 非商標性使用:本案代理律師團隊重點論證苑博泰康對“泰康”字樣的使用,主要是在其完整的企業全稱和已結束募集的單一基金全稱中的識別性使用,用以指代特定的法律主體和基金產品,并非旨在區分服務來源的商標意義上的突出使用,特別是在其非公開、一對一的業務場景下。苑博泰康從未單獨、突出使用“泰康”二字進行公開宣傳。

  • 無混淆可能:基于前述私募基金“相關公眾”的特殊性及其極高的注意義務,即使苑博泰康的名稱中包含“泰康”二字,專業的合格投資者也極易將其與泰康保險公司區分開來,根本不存在發生混淆或誤認的可能性。機械地認定混淆,是對金融市場現實和專業投資者認知能力的嚴重背離。

  • 泰康保險的證據缺陷:本案代理律師團隊同時針對泰康保險公司的證據材料中并無證據證明其在“私募基金”這一細分領域實際使用“泰康”商標并已建立了穩固的市場聯系和聲譽。


(4) 釜底抽薪,瓦解“不正當競爭”主張:

  • 本案代理律師團隊著力論證雙方的核心業務領域(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vs.保險/公募基金/大眾理財)在市場定位、客戶群體、競爭策略等方面均不相同,不存在直接或實質性的競爭關系。

  • 苑博泰康的投資者是基于對其管理團隊專業能力、過往業績、投資策略等因素的綜合判斷而做出投資決策,并非因為其名稱中含有“泰康”二字就誤認為其與泰康保險公司存在特定聯系或攀附其商譽。因此,不正當競爭行為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4、【裁判結果】(訴訟)


在二審期間,本案代理律師團隊的上述觀點和證據獲得了合議庭的高度關注和初步認可,為案件帶來了有利轉機?;诖擞欣麘B勢,并從客戶商業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本案代理律師團隊準確把握時機,積極促成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最終,經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主持最終以苑博泰康向泰康保險公司支付補償的方式達成了民事調解書。至關重要的是,該調解協議并未認定苑博泰康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或不正當競爭。

  • 案件成果與業務亮點:通過二審的有力抗辯和策略性調解,以較低的經濟成本,為客戶取得了“不被認定侵權”的實質性勝利。這不僅避免了高額賠償,更重要的是維護了客戶的商業聲譽,實質性地推翻了一審判決的不利認定。


    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突破:

  • 挑戰機械分類:成功挑戰了在商標和服務類似判斷中機械適用《尼斯分類表》的傳統思維定式,有力地主張了在特定專業服務領域必須以“商業實質”和“相關公眾特殊性”為核心來判斷混淆可能性。

  • 司法導向意義:本案的處理結果明確可以體現,在商標和服務類似判斷上,不能唯“分類表”論,必須深入考察服務的實際內容、市場劃分、目標消費者群體的特征及其認知習慣和注意程度。尤其對于專業性強、交易門檻高的服務領域,對“混淆可能性”的認定應更為審慎和符合市場實際。

  • 避免權利過度擴張,維護市場秩序:有效避免了知名商標權的過度擴張,為金融等領域內不同細分市場的經營者劃定了合理的商業標識使用邊界,保護了新興市場主體的正當發展空間,有助于維護公平、多元、健康的金融市場競爭秩序。


本案的成功處理,充分體現了在復雜知識產權糾紛中,敢于質疑固有思維、深入研究行業特性、精準定位“相關公眾”、并結合商業實際進行創新性法律論證的重要性,為類似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案例四:音著協VS咪咕音樂、濟南移動著作權糾紛案


分享人:張鋼 青島辦公室律師


1、【案情介紹】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音著協”)經原著作權人授權,對包括《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82首音樂作品進行集體管理。咪咕音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咪咕公司”)通過其網站“彩鈴包月”業務,將上述音樂作品作為彩鈴提供給手機用戶訂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以下簡稱“移動濟南分公司”)參與了彩鈴業務的收費及辦理。音著協認為咪咕公司、移動濟南分公司的上述行為侵害了其信息網絡傳播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2、【爭議焦點】(訴訟)或者 【辦案難點】(非訴訟)


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咪咕公司和移動濟南分公司是否構成侵權:


(2)如構成侵權,賠償數額應如何確定。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代理律師團隊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如何準確認定侵權行為及其造成的損害后果。由于彩鈴業務的特殊性,侵權行為的隱蔽性和跨地域性給證據收集和保全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


代理律師在深入研究案情、詳細梳理案件涉及的法律關系和爭議焦點的基礎上,收集并整理相關證據,形成了嚴密的證據鏈條。詳言之,代理律師通過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出具的多份公證文書,詳盡、完整的保存了音著協自案涉歌曲原著作權人處取得相應著作權授權的過程;同時,通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公證處制作的公證書,對咪咕音樂網站上的彩鈴業務進行證據保全,獲取了涉案歌曲在線播放、下載及彩鈴設置的相關證據,并調取了移動濟南分公司收取彩鈴費用的相關憑證,固定并明確兩侵權行為人侵權事實。


3、【法律分析】


在庭審過程中,代理律師團隊充分展示了調查取證階段收集的證據,詳細闡述了咪咕公司和移動濟南分公司的侵權行為及其造成的損害后果。針對賠償數額問題,代理律師團隊結合涉案歌曲的市場價值、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賠償請求。


4、【裁判結果】(訴訟)或者【案件結論】(非訴訟)


經過一審和二審的審理,雖咪咕公司多次強調,其案涉歌曲下載用戶量及所得收益遠低于法院擬判賠金額,但基于本團隊律師的證據籌備與案件說理主張,法院最終認定咪咕公司和移動濟南分公司構成侵權,判決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音著協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64000元。二審法院駁回了咪咕公司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是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領域的一次成功維權案例。通過本案的審理,進一步明確了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認定標準和賠償數額的確定方法,為類似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本案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2年4月,本案獲評2021年度濟南法院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6月,山東省版權局、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將本案評為“2021年度山東省著作權保護十大案件”之一;此后,本案也多次被“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公眾號、“交大知識產權”公眾號、“知識產權信息網”等媒體公開報道。該案的判決結果有力震懾了侵權者,提升了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對于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音著協也對代理律師團隊工作亦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代理律師團隊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展現出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效的服務水平,成功維護了音著協的合法權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網絡傳播權已成為著作權保護領域的重要議題。本案涉及的彩鈴業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方式,其侵權認定和賠償數額的確定成為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問題。通過本案的辦理,不僅維護了音著協的合法權益,也為類似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本律師團隊亦深刻體會到,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監管氛圍具有其客觀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代理質量和效率,為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貢獻更多力量。


附公眾號報道鏈接:《山東發布著作權保護十大案件》https://mp.weixin.qq.com/s/4gL68YS5mkAHpWuX_At5nw


案例五:重慶明家老壇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市涪陵區紅景食品有限公司與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仿冒糾紛上訴案


分享人:劉星 重慶辦公室律師


1、【案情介紹】


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公司)成立于1988年,其“烏江”牌榨菜市場知名度高。自2013年起,公司為產品包裝申請外觀設計專利,2021年又進行著作權登記,并通過多種方式推廣,使該包裝裝潢影響力不斷提升。


重慶明家老壇食品有限公司(明家老壇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冊并獲得“明家老壇”商標專用權,2021年對商品外包裝進行著作權登記。重慶市涪陵區紅景食品有限公司(紅景食品公司)成立于2006年,從事蔬菜制品生產銷售。


2021年8月,涪陵榨菜公司通過對比查證發現明家老壇公司委托生產、銷售,紅景食品公司生產的“明家老壇涪陵榨菜”,與“烏江”榨菜包裝在主色、布局、圖案等方面相似,且取證時出現公眾混淆產品的情況。涪陵榨菜公司遂起訴,要求兩公司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30萬元及合理費用3萬元。


2、【爭議焦點】(訴訟)或者【辦案難點】(非訴訟)


1.明家老壇公司委托生產、銷售的 “明家老壇涪陵榨菜” 包裝裝潢是否構成對涪陵榨菜公司生產的 “烏江” 榨菜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


2.若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金額是否合理。


3、【法律分析】


1.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一項規定,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


首先,“烏江” 榨菜外包裝具有一定影響力。涪陵榨菜公司成立時間早,其 “烏江” 榨菜通過多年經營、廣泛宣傳以及眾多榮譽加持,已成為知名商品。從包裝使用情況看,自 2013 年起使用的包裝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且 2020 年版包裝與 2013 年版包裝具有延續性,包裝上獨特的設計元素組合,如紅色底色、金底黑字、京劇臉譜圖案等,經過長期使用和宣傳,已使消費者產生與涪陵榨菜公司 “烏江” 榨菜一一對應的穩定聯系,所以 “烏江” 榨菜外包裝構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商品裝潢。


其次,被控侵權產品包裝裝潢與 “烏江” 榨菜產品包裝裝潢近似且導致混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認定與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相同或近似,可以參照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判斷原則和方法。在本案中,被控侵權產品與 “烏江” 榨菜屬于相同產品,從整體形象比對,兩者均以紅色為背景顏色,結構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各部分布局和元素相似;從主要部分比對,“烏江” 榨菜產品外包裝以紅色和京劇臉譜相結合的設計吸引消費者,被控侵權產品同樣具備這些元素,易使消費者誤認為是涪陵榨菜公司的產品。辦理律師通過查閱京劇臉譜藝術品相關文獻,并結合“烏江”、“西楚霸王”、“虞姬”的關系,成功說法法官在京劇臉譜人物性別完全不同的場景下認定侵權成立。此外,在公證取證時出現了相關公眾混淆兩者產品的情況,綜合這些因素,足以認定被控侵權產品包裝裝潢與 “烏江” 榨菜產品包裝裝潢近似,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


因此,明家老壇公司和紅景食品公司作為經營者,擅自使用與涪陵榨菜公司有一定影響的包裝裝潢近似的包裝裝潢,構成不正當競爭,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4、【裁判結果】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駁回明家老壇公司和紅景食品公司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即明家老壇公司立即停止委托生產、銷售與案涉 “烏江” 榨菜包裝裝潢近似的 “明家老壇涪陵榨菜” 產品;紅景食品公司立即停止生產與案涉 “烏江” 榨菜包裝裝潢近似的 “明家老壇涪陵榨菜” 產品;明家老壇公司、紅景食品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涪陵榨菜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 80000 元;駁回涪陵榨菜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二審案件受理費 1800 元,由明家老壇公司和紅景食品公司負擔。


本案的判決結果維護了涪陵榨菜公司的合法權益,彰顯了法律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商品包裝裝潢的保護。在案件辦理過程中還成功運用京劇人物臉譜這一藝術品形式結合歷史知識成功論證包裝主題圖案的近似。同時也對其他企業起到了警示作用,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遵守法律法規,尊重他人知識產權,避免不正當競爭行為。



錦天城因在知識產權領域全面、專業的法律服務獲得了一系列殊榮。錦天城代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曾多次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經典案件”“全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以及北京、上海、廣州、山東、安徽、成都、重慶等各地知識產權法院的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等,代理的案件連續六年獲得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十佳案例、榮獲中華商標協會優秀商標代理、被歐盟商會授予“知識產權友好獎”等殊榮。錦天城知識產權業務領域連續多年被《錢伯斯》、《亞洲法律雜志》、《法律500強》、LEGALBAND等國際權威法律評級機構重點推薦。


錦天城設有全國范圍的知識產權部,擁有近120多名知識產權專業律師,其中20余人同時又具有專利代理師資質,專門處理專利、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植物新品種等領域的爭議解決和非訟事宜,涉及業務涵蓋了科技與通訊、健康與醫藥、TMT、金融機構、工業及制造業、政府與公共事務、文化、體育與娛樂、礦業與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物流倉儲、農業等各行各業。該部門還進一步承擔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服務,包括但不限于專利戰略、商標戰略、特許經營戰略等,以及侵權或無效分析的檢索方案、申請方案、預警和防御方案、保護和實施方案等。


欢迎光临: 蓝山县| 克什克腾旗| 扎兰屯市| 富裕县| 浦东新区| 磴口县| 唐海县| 永昌县| 永安市| 太谷县| 乐山市| 滕州市| 涿鹿县| 台江县| 方城县| 绥棱县| 石林| 兴文县| 铜鼓县| 南宫市| 屯昌县| 吉安市| 舒兰市| 盖州市| 阳山县| 友谊县| 贵州省| 漳浦县| 三亚市| 板桥市| 岳阳市| 新乐市| 大关县| 盐山县| 阳新县| 白银市| 孝义市| 庆元县| 繁峙县| 含山县|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