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貸何“罪”之有?—評醫美貸被資產證券化市場封殺
作者:林先海 2021-08-092021年上半年,筆者經手的多支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人均提出統一要求,在入池基礎資產合格標準中明確約定“不涉及醫美貸”。管理人告知,該項要求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其后深圳證券交易所亦對在其交易場所掛牌的部分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產品提出類似要求。這似乎意味著醫美貸被資產證券化市場封殺,醫美貸何罪之有?筆者將從法律視角進行解讀。
一、何為醫美貸 通俗而言,醫美貸一般被稱為醫美分期,即用途為醫療美容的分期貸款業務,其誕生于2015年左右P2P業務爆發的年代,貸款人不限定是否有貸款業務資質。而在我國正式法律法規文件中,醫美貸并未被明確界定,即便是兩大證券交易所對其進行封殺時亦未對其明確界定。 醫美貸在近幾年部分地方性法規及行業規范文件中有被提及。 2019年9月9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開展本市融資租賃企業、商業保理試點企業監管職責轉隸后首次現場檢查工作的通知》(滬金監〔2019〕122號)中,要求“關注企業是否面向在校學生等特殊群體個人客戶違規開展類似‘校園貸’‘首付貸’‘租金貸’‘培訓貸’‘醫美貸’等融資(放款)業務”,醫美貸被提及,但未明確界定。 2020年1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實施意見》(成辦發〔2020〕4號)中,要求“加強新業態監管。規范‘醫美貸’等醫療衛生貸款,推行醫療責任保險工作”,醫美貸被提及,但未明確界定。 2020年6月1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共上海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海海關、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滬衛醫〔2020〕053號)中,要求“審慎開展‘醫美貸’業務。為切實防范‘醫美貸’相關業務風險,引導就醫者理性、審慎就醫,嚴禁任何組織、個人在醫療機構推銷‘醫美貸’相關業務、發放與‘醫美貸’業務相關的宣傳資料,嚴禁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向就醫者主動推介‘醫美貸’相關產品,嚴禁醫療機構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無貸款業務資質的機構合作開展‘醫美貸’業務。嚴厲打擊涉及醫療美容行業‘套路貸’的行為。”該規定未明確界定醫美貸,但從醫美貸的實際內涵角度做出了一定的解釋,即指與醫美機構合作發放用于醫療美容用途的貸款業務。 2021年6月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提出“部分金融機構積極和第三方醫療美容機構合作,推出‘醫美分期’‘醫美貸’等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獲取醫療美容服務提供了便利,但是作為新生事物也出現了一些亂象”,該規定未明確界定醫美貸,但與《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類似,其解釋了醫美貸的實際內涵。 綜上,筆者認為,所謂醫美貸是指由貸款人與醫美機構合作向醫美消費者發放的用于醫療美容用途的助貸業務。醫美貸本質上應為助貸業務,醫美機構為消費者提供醫美服務的同時利用自身獲客優勢作為助貸機構提供獲客引流等助貸服務,醫美機構為消費者提供醫美服務應具備合法的醫療業務資質。貸款人提供貸款資金用于向消費者發放貸款,貸款人應具備合法的貸款業務資質。 二、醫美貸的法律問題 醫美貸在誕生之初被廣泛看好,甚至被認為可以解決場景風控問題,例如,有投資人稱:“3C產品可以直接拿去販賣,而打進身體的美容針,你總不能抽出來再去賣吧?”[1]但是實踐證明,這位投資者當初的想法過于簡單,醫美行業被貸款資本介入后出現了較多法律問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對此亦有說明。 1、貸款人不具備貸款業務資質 上海市相關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滬衛醫〔2020〕053號)中,明確提出了“嚴禁醫療機構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無貸款業務資質的機構合作開展‘醫美貸’業務。”不具備貸款業務資質的機構參與發放醫美貸,則需承擔一定的違法責任。 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1998年發布,2011修訂)(已失效)及2021年發布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國務院令第737號)規定,未經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擅自從事發放貸款金融業務活動的,屬于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關于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以超過36%的實際年利率非法發放貸款,情節嚴重的,構成非法經營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2、金融機構與醫療美容機構合作不規范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中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選擇證照齊全、依法合規經營的第三方醫療美容機構合作,并建立相關機制對其合法合規性進行定期評估,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應立即停止合作”。 該規定要求醫療美容機構作為助貸機構應具備合法的醫美業務資質,金融機構需審慎管理與醫療美容機構的合作。 根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申請舉辦美容醫療機構的單位或者個人,應按照本辦法以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設置審批和登記注冊手續”,醫療美容機構并不可以未經許可隨便經營。 根據艾瑞咨詢報告,“2019年中國合法醫美機構數量約為1.3萬,而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黑機構超過8萬家,占全部醫美機構數量的86%。”[2] 金融機構若違反相應審慎管理職責的,則可能受到相應處罰。例如,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于2021年6月11日發布《關于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報》(銀保監消保發〔2021〕11號),通報了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七類違規行為,其中一項違規行為即為:“與醫美商戶的合作合同缺少對培訓事項的約定,貸款限額設置不科學、不合理。” 3、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 根據相關報道,在校學生是醫美貸的主要客群。[3]而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是受到法律法規明確限制的。 早在201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7)26號)便明確規定,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 2021年2月2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1]28號),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并且助貸機構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放貸機構推送引流大學生。 因此,在醫美貸助貸業務模式下,醫美機構作為助貸機構推薦引流大學生的行為是違反監管規定的。 4、侵害消費者權益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提及了醫美貸業務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例如,“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第三方合作機構強行搭售無關產品和服務”、“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息費不透明且定價過高”等。 在司法實踐中亦有相應案例,例如,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馬陽與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一審行政案件”(案號:(2020)京0491行初18號;裁判日期:2021.03.30)中,原告馬陽向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朝陽區市監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市監局)舉報,稱北京凱潤婷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存在采用充值返現、醫美貸款等營銷手段欺詐消費者等情況,朝陽區市監局答復不構成違法。經行政復議仍未獲支持后,原告馬陽不服,便提起行政訴訟,要求重新答復。經法院審理認為,朝陽區市監局未盡到查處職責,在虛假材料的基礎上得出答復結論,屬于認定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不足,應予撤銷,市市監局作出被訴復議決定,對朝陽區市監局的被訴回復予以維持,亦應予以撤銷。對馬陽的相關訴訟請求,予以支持。此案中提及了醫美貸,說明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一定問題。 5、貸款詐騙 根據相關報道,醫美貸領域的貸款詐騙現象較為嚴重,甚至有黑產介入。[4] 醫美貸領域的詐騙并不限于來自借款人的騙貸,還存在醫美機構等貸款中介的騙貸行為。 根據相關報道,醫美貸領域存在一些中介與無良的醫美機構勾結騙貸的情況,甚至存在自己注冊一家醫美診所進行騙貸的情況。農村大量征信記錄空白的農婦成為此類機構騙貸套現的工具。[5] 司法實踐中存在借款人騙貸的案例,例如,在“林詩培貸款詐騙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法院: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案號:(2018)滬0105刑初134號;裁判日期:2018.03.26)中,被告人林詩培在醫療美容醫院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證,冒用他人名義,與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小貸公司)簽訂《百度有錢花醫美貸用戶及借款協議》,騙取百度小貸公司貸款人民幣10萬余元,用于其個人的多項美容整形手術。其行為構成貸款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緩刑一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該案中,借款人冒用他人身份騙取金融機構貸款資金。 三、總結:醫美貸的法律限制 醫美貸被兩大交易所封殺,從時間點來看,其直接原因應與2021年5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公安部辦公廳、海關總署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衛辦監督函〔2021〕273號)有關,多部委聯合整治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是其直接背景。 其根本原因應該在于其存在太多法律問題,該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穩定性,最終可能導致風險傳導至更多投資者,甚至引發范圍更廣的社會問題。而相關醫美貸法律問題的根源在于資本的介入,是資本的力量在破壞民生。資本介入本來就不規范的醫美領域后,其追逐利潤的本性決定了各參與方會為了各自利益而突破各種底線,最終導致破壞民生,侵害消費者權益。這與租房貸、教育貸等涉及民生領域的問題類似,租金貸、培訓貸等民生領域相關產品亦處于整治之中。應當說,醫美貸,其罪不在“醫美”,亦不在“貸”,而在“醫美”“貸”! 綜上所述,醫美貸并未全盤封殺,而整治是必然,底線還是要有的。醫美貸包括合法醫美貸業務和非法開展醫美貸業務。金融機構與正規醫美機構合法合規開展合作的醫美貸業務為合法醫美貸業務,該類業務仍可繼續開展。非法金融機構或非法醫美機構參與的醫美貸業務均為非法醫美貸業務,該等業務受到嚴格限制。 對于資產證券化而言,目前無論是合法醫美貸業務還是非法醫美貸業務均被限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但此處限制的醫美貸業務應為醫美機構參與作為助貸機構的合作業務,對于沒有醫美機構參與且借款產品并不專門針對醫美領域的消費貸款業務不應當界定為醫美貸,不應被限制。例如,若借款人在螞蟻借唄、微粒貸等消費貸款產品下借貸獲得資金后自行用于醫美的,其仍符合消費貸款產品的用途范圍,消費貸款產品不應因此被界定為醫美貸。 注釋 [1] 《醫美騙貸狂歡:大巴車拉農婦去套現,中介醫院勾結擼出15個億》,網址: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5561.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8月7日。 [2] 《連續整頓4年,醫美行業還會瘋狂生長嗎?》,網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01877,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8月8日。 [3] 《央視曝光醫美貸陷阱,零利息網貸瞄準學生!》,網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245293175920480&wfr=spider&for=pc,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8月7日。 [4] 《60億市場的急剎車:醫美貸的歷史與明天》,網址: https://www.sohu.com/a/318649211_120004101,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8月7日。 [5] 《60億市場的急剎車:醫美貸的歷史與明天》,網址: https://www.sohu.com/a/318649211_120004101,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8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