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園區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系列之一 – 發展歷程及政策導向概覽
作者:李斌輝 曹書涵 2023-12-11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立國之本和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應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的全球產業競爭和貿易投資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制造業規模于2010年已躍居世界第一[1],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2022年,我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7.7%[2]。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規模已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3]。當下,我國正朝著“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戰略目標而努力,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空間聚集的載體,承載了包括制造業在內的產業發展的重任。從1979年深圳設立第一個產業園蛇口工業區開始,各類產業園區對于工業產出的貢獻率已超過50%,為現代工業體系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4]。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的合作項目暨國內首個中外合作開發區,設立于1994年的蘇州工業園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過去三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把產業園區列為未來市場的重點投資對象之一[5]。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3世界投資報告》,2022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增加了5%,達到1891億美元,居于亞洲地區首位,中國仍然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投資標的國,具備全球范圍內FDI強競爭力[6]。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發展勢頭仍然強勁。埃菲社5月曾引述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稱,2023年1—4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9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其中,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表現突出,同比分別增長4.1%和12.8%。該社報道稱,2022年,中國商務部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外商感興趣的投資領域。中國旨在通過放寬法規、引入優惠措施和進一步開放市場來吸引更多海外資金[7]。
2023年以來,中國各地紛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季度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同比增長25.5%。從來源地看,部分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亦大幅增長。英國、法國、加拿大、德國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680.3%,635.5%,179.7%和60.8%[8]。2023年9月初,蘇州召開《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推進大會》,大會現場亦有500億元項目集中簽約[9]。
本次我們推出《中國產業園區投資法律實務指南》系列文章,旨在從法律視角關注產業園區的獨特生態,并基于我們的項目經驗系統梳理產業園區投資全流程中的法律實務要點,希望能夠對產業園區的各類投資者、運營者等市場主體有所助益。
一、 我國產業園區發展簡史及未來趨勢
我國的產業園區是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而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從1979年深圳設立第一個產業園蛇口工業區開始,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階段[10]。

未來,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將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1]:
一是愈發關注戰略升級與發展質量。近年來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趨勢表明,未來的發展將愈發重視創新驅動、質量、資源配置優化以及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緊密結合,并將愈發重視軟環境的發展。在對現有產業整合、優化的基礎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完成轉型升級,圍繞主導產業打造園區產業鏈經濟,同時提升服務能力,增強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東西部地區產業差異化發展。未來,不同地區在不同階段將呈現不同產業需求。隨著園區的戰略轉型和升級,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將重點發展產業升級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此同時,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轉移發展重點后釋放的原有產業(加工、制造、組裝等產業)將轉移到中西部及大城市周邊,從而在這些地區形成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及物流園區等集聚區。
三是大規模的產業新城和專業產業聚集園區仍將共存。對于有條件發展產業新城的地區,繼續發揮其高勢能優勢和促進城鎮化。對于不具備發展產業新城條件的地區,繼續保持專業產業聚集園的發展模式。
四是注重“數智化”發展。隨著數字經濟的高度發展,二十大報告、《“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著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化轉型,各省市亦相繼出臺配套的規劃及指導意見,園區不斷提升智慧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完成數智化轉型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前述轉型,未來園區將實現產業、服務、空間、體驗的“互聯”[12]。
五是園區的融資方式趨于多元。目前,資本市場已發展的愈發健全,園區多渠道對接資本市場的格局已日漸形成,IPO和REITs正成為產業園區新的發展機遇,運營成功的園區也將通過此類模式不斷提升項目價值。
二、 我國關于產業園區發展方向的政策導向
國家產業政策確定了國家產業發展的整體方向,是投資人產業園區投資決策的關鍵考量因素之一。國家不定期出臺的鼓勵、限制和禁止的產業門類的法律規定,也是投資人產業選擇的重要風向標。
我們梳理了我國產業園區的大量政策法規,并在下表中匯總了關于產業園區宏觀發展近年來主要的政策法規:

三、 結語
盡管在園區投資過程中,尚有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量,這些因素往往涉及一定時期內的政治、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環境、科技、文教等各個領域,但國家關于產業園區的宏觀政策導向仍是投資者需重點關注的對象。
除了國家宏觀層面的政策導向,產業園區的地方招商優惠政策對投資者在產業園區投資過程中的產業選擇和地域選擇亦有著重要影響,我們將在下一篇產業園區投資系列文章中進行分析和解讀。
注釋
[1]參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二:我國制造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015年5月19日發布。
[2]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載,《產業體系更完善 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增強》,
https://sheitc.sh.gov.cn/gydt/20230210/b2ef3f39a0b64f5588991efdf2d6042c.html,2023年2月10日發布。
[3]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載,《去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超40萬億元 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https://www.gov.cn/xinwen/2023-03/19/content_5747420.htm,2023年3月19日發布。
[4]人民網載,《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積極恢復、穩步回升(權威訪談)——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1/03/nw.D110000renmrb_20230103_2-02.htm,2023年1月3日發布。
[5]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工業園區國際指南>本地化指標體系》,2020年5月18日發布。
[6]戴德梁行《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2年3月發布。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載,《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2022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增加5%》,
https://www.gov.cn/yaowen/shipin/202307/content_6890378.htm,2023年7月6日發布。
[7]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載,《吸引外資創紀錄 中國再贏“信任票”》,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2337.htm,2023年7月17日發布。
[8]畢馬威《中國經濟觀察2023年二季度》,2023年5月印刷。
[9]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官網載,《500億元項目集中簽約!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打造先進產業高地》,
http://www.sipac.gov.cn/szgyyq/202309kfcxtjdhmtjj/202309/a6d450c0f2f3483f9a5294395b86d4ee.shtml,2023年9月4日發布。
[10]參見魏巍《基于企業區位選址的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策略研究》,載《產業創新研究》2019年第5期,第43頁。
[11]新華網《2023年產業園區呈現出八大趨勢》,2023年1月11日發布;產業園智庫《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及趨勢》,2022年10月24日發布;東灘顧問公司《我國產業園區發展將呈現的十大趨勢》,2016年6月28日發布。
[12]畢馬威《構建“產業、服務、空間、體驗”互聯共同體——畢馬威推動園區數智化轉型》,2023年9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