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律師“華麗轉身”中國律所
2010-05-0762474中國企業出境投資法律服務需求凸顯,而國際所難以在這個領域分到蛋糕。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時很看重外國大所在目標地是否有分所。但事實上,大部分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所,基本上都分布在歐洲、美國等北半球國家和地區,南半球幾乎沒有。與此形成沖突的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項目基本都在南半球國家。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黃希韋 法治周末記者 焦紅艷
5月1日,兩起令人矚目的變動發生在國際律師界和中國律師界。
首先,是國際律師界的“首個對等合并”———躋身全球律所前列的霍金·豪森律師事務所(Hogan&Hartson,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和路偉律師事務所(Lovells,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正式合并為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
其次,是前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管理合伙人呂立山正式加入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總部設在中國上海)北京辦公室,擔任資深國際法律顧問。
呂立山告別老東家
在路偉同霍金豪森合并的消息宣布之后,兩家所均有律師選擇離開。據《紐約時報》4月15日報道,路偉、霍金豪森在全球各地的部分律師因不愿接受新的管理模式、發展戰略等原因而不愿意留在合并后的律所繼續執業。
那么,從路偉轉到中世聯盟另一家成員所、從國際律所平臺轉到本土律所平臺,呂立山在老東家發生變動的敏感時刻也選擇變動,是否同此次合并有關?這引發了業界的猜測。
在公開發言中,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亞洲及中東地區管理合伙人CrispinRapinet表示:“我們高度支持SGLA中世律所聯盟新的高層選舉以及呂立山先生在聯盟內部調任至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調任”一詞頗耐人尋味,它是否意味著呂立山轉戰中國本土所是路偉內部的安排?
“事實并非如此。這完全是我自己的決策。”呂立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或許在這個敏感時刻,路偉用‘調任’一詞,是不希望大家誤以為我因不贊同路偉同霍金豪森的合并而離開”。
“我的離開同此次合并沒有任何關系?!眳瘟⑸秸f,“我決定離開路偉是在路偉、霍金豪森合并談判之前。得知路偉同一個美國大所合并的消息時,我本人非常支持”。
呂立山對記者說,他轉到本土所執業,完全是因“看到市場的變化趨勢,認為本土所的平臺很有發展潛力”。
中國本土所更受青睞
呂立山加盟中國本土所,無疑打破了中外律師事務所劃江而治、各自提供不同法律服務的局面。事實上,這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國律師,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對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觀察。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呂立山來到香港從事中國法律業務。如今,20年過去,中國法律市場中蘊藏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變動都被他盡收眼底。
“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的律所基本上都是外國所的辦事處,其法律服務市場主要是FDI(外資企業入境投資項目)。可是當時基本上沒有一家中國的本土所在香港從事這樣的業務?!睂τ谙愀郛敃r的律師業和法律服務市場,呂立山記憶猶新。然而,2000年至今的10年時間里,“我看到中國本土所的法律服務市場正日趨成熟,法律服務市場的擴大已經很明顯。盡管外國所紛紛把中國業務中心轉移到了北京和上海,并十分重視中國的外資客戶市場,然而,由于中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以及外國所的高收費,其中相當一部分業務是外國所不能參與的,如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法律需求。因此在目前,多半傳統FDI業務包括入境收購項目,已經被中國本土所占領。而在北京、上海之外的地區,當地律師事務所正以更低的收費和更高效的本地化服務統領相關FDI業務。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已經逐步形成全國性齊頭并進的局面,所以應該好好利用這些法律資源?!眳瘟⑸秸f。
與此同時,呂立山還看到法律服務市場中的另一個變化,即中國企業出境投資法律服務需求凸顯,而國際所難以在這個領域分到蛋糕:“如今,中國企業正走出國門,國際大所一直希望發展這個分市場。過去我認為國際大所比本土所更有優勢,因為它們有全球的網絡、國際背景的律師、國際化的資質,不過,我最近一兩年對市場分析發現,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時很看重外國大所在目標地是否有分所。但事實上,大部分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所,基本上都分布在歐洲、美國等北半球國家和地區,南半球幾乎沒有。與此形成沖突的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項目基本都在南半球國家?!?/p>
“國際所的高收費也直接導致其業務領域難以有效擴張?!眳瘟⑸窖a充說,“由于國際大所的法律服務費用高,無論是向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還是入境投資的外國企業,都不愿接受這樣的高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為本地律師事務所的服務更有所值”。
一邊是國際大所在某些業務領域的縮小,一邊是中國本土所法律服務市場的擴張,呂立山終于萌生了華麗轉身的想法:“所以,如果我要在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參與更多,就必須轉到本土所?!?/p>
跨境服務仍是“主業”
對于具體在中國所從事的業務,呂立山表示自己仍會致力于自己擅長的跨境公司法律服務、跨境商事交易法律服務,如入境投資并購、出境投資并購等。
呂立山同時向記者透露,在錦天城北京分所工作期間,他還將帶領團隊開拓境外壞賬收回訴訟法律服務,“這一問題目前尤其應該引起中國市場的關注。一方面,中國企業向來不太重視合同條款,90%以上中國企業的貿易合同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境外客戶不按照規定交付對價的情況經常出現,這些企業確實需要有國際貿易經驗的律師來指導;另一方面,國際大所的收費高,且一般不代理壞賬收回業務(若標的低于300萬美元,國際大所一般不做),所以中國的出境企業在面對壞賬時持消極的放棄態度”。
“我將響應這種市場需求,為出境的中國企業提供國際商務合同管理的相關法律服務?!眳瘟⑸奖硎?,合理的國內律師收費標準加上成熟的國際律師服務水平,將能夠切實為中國企業跨境貿易保駕護航。
來源:法治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