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的,成全影视大全免费追剧大全,成全视频高清免费播放电视剧好剧,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成全在线观看高清全集,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动画

×

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首頁 錦天城概況 黨建工作 專業領域 行業領域 專業人員 全球網絡 新聞資訊 出版刊物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訂閱下載 CN EN JP
首頁 > 出版刊物 > 專業文章 > 金融合規系列(三)---對銀行和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深遠影響

金融合規系列(三)---對銀行和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深遠影響

作者:全開明 洪一帆 袁葦 謝美山 2025-03-05

【摘要】2024年12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金融機構合規管理進入新階段,本文是金融合規系列的第三篇。本文詳細分析了《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對我國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合規管理的深遠影響,新辦法通過整合與優化原有分散、重復或過時的合規管理規定,明確廢止了《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等舊規,標志著我國金融機構合規管理邁入統一化、規范化的新階段。文章從新辦法與舊規的差異入手,探討了新辦法對銀行和保險公司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聲譽風險等方面的影響。同時,文章還提出了金融機構在技術賦能、人才建設、生態協同和戰略創新等方面的應對策略,以幫助金融機構在新規下實現風險防控與商業價值的動態平衡。


【關鍵詞】金融機構 風險管理 合規文化 跨境合規 合規技術 合規問責


一、《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頒行后的廢止舊規


《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機構合規管理邁入統一化、規范化的新階段。為適應金融市場發展和監管環境的變化,新辦法對原有分散、重復或過時的合規管理規定進行了整合與優化,并于第五十八條明確廢止了以下舊規:


(一)《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銀監發〔2006〕76號)


該文件自2006年發布,是商業銀行合規管理的基礎性文件。然而,隨著金融業務的復雜化和監管要求的提升,其內容已無法全面覆蓋當前合規管理的需求,因此被廢止。


(二)《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保監發〔2016〕116號)


該文件自2016年發布,主要規范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但由于其內容與新辦法存在不一致,且未能充分體現當前合規管理的最新要求,故被廢止。


(三)《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發〔2016〕38號)


該通知是對保險公司合規管理的補充規定,但因新辦法已整合并優化了相關要求,故被廢止。


image.png


此外,新辦法還明確,其他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與其不一致的,以新辦法為準。這一舉措結束了以往多規并存、標準不一的局面,為金融機構提供了統一的合規管理標準和操作指引,進一步提升了合規管理的規范性和實效性。通過廢止舊規,新辦法實現了對金融機構合規管理的全面優化,為金融行業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新辦法對銀行可能產生的影響


在金融領域,合規管理對于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安全穩健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復雜化和風險的多樣化,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的合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2024年發布的新辦法與銀監會于2006年發布的《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商業銀行舊指引”)相比,在適用范圍、合規文化構建、合規組織架構、合規管理流程以及合規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合規管理的新期望和高標準,也對銀行風險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下,將從對比新辦法和商業銀行舊指引的差異入手,探尋對銀行風險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新辦法與商業銀行舊指引的差異


1.適用范圍的擴大


image.png


新辦法顯著擴大了合規管理的適用范圍。商業銀行舊指引主要針對商業銀行,要求中資商業銀行、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適用,并參照適用于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資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郵政儲蓄機構以及經銀監會批準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而新辦法則將適用對象擴大到所有金融機構,包括但不限于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此舉終結了以往銀行、保險、信托等領域合規規則分散的局面,避免了監管套利,增強了市場公平性。


這一變化對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銀行的競爭對手由于適用相同的合規管理辦法,在合規管理方面遵循相同或類似的標準,增加了市場的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合規的普及,銀行需升級業務,以適應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確保自身業務合規,以應對可能增加的合規風險。


2.合規組織架構的革新


image.png


新辦法要求金融機構設立首席合規官,并賦予其足夠的權力和資源,以便能夠獨立地履行職責。此外,還要求在省級分支機構設立合規官,以確保合規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首席合規官需對金融機構發展戰略、重要內部規范、新產品和新業務方案、重大決策事項進行合規審查。而當首席合規官的合規審查意見未被采納時,該事項應提交董事會審定,并向監管機構報告。


商業銀行舊指引未對首席合規官的設立做出明確規定,通常由合規負責人擔任類似角色。新辦法中首席合規官的設立及其職責的明確,有助于提升合規管理的專業性和獨立性。首席合規官作為合規管理的核心人物,能夠確保合規管理在金融機構中的戰略地位,推動合規管理的有效實施。同時,首席合規官還有權對重大決策事項進行合規審查,有助于降低因決策不當導致的合規風險。


3.合規文化構建的強化


image.png


新辦法強調了合規文化的重要性,要求金融機構要深化合規文化建設,確立合規從高層做起、全員主動合規、合規創造價值等理念,營造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想違規的合規文化氛圍,促進金融機構自身合規與外部監管有效互動,這表明,金融機構不僅要建立健全合規管理體系,還要將合規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業務活動中,形成人人合規的氛圍。商業銀行舊指引雖然也提到合規文化,但更多是作為合規管理的一部分,并沒有單獨強調其核心地位。


合規文化的強化有助于提升銀行員工的合規意識,確保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秉持合規理念,盡量理解和執行合規標準,這有助于減少合規風險,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同時,合規文化的構建也有助于提升銀行的聲譽和信譽,增強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度。


4.合規管理流程的細化


image.png


新辦法細化了合規風險的識別、評估、監測、報告及處置流程,并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合規風險數據庫,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報告。商業銀行舊指引雖然也描述了合規管理的基本流程,但沒有提供具體的步驟和工具,使得實際操作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合規管理流程的細化有助于提升銀行對合規風險的識別和管理能力。通過建立合規風險數據庫和定期進行風險評估,銀行能夠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的合規風險。這有助于降低合規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同時,合規管理流程的細化也有助于提升銀行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增強監管機構的信任度。


5.合規技術應用的鼓勵


image.png


新辦法鼓勵金融機構信息化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合規要求和業務管控措施嵌入流程,針對關鍵節點加強合規審查,強化過程管控,以提高合規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而商業銀行舊指引在合規技術的具體應用方面缺乏明確指導。


合規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升銀行合規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通過信息化手段,銀行能夠實現對合規風險的實時監測和預警,提高合規管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合規技術的應用也有助于降低合規管理的成本,提高合規管理的效率。


6.跨境業務合規管理的加強


image.png


隨著跨境業務的增多,新辦法特別強調了跨境業務的合規管理,要求金融機構在開展跨境業務時遵守國際法律和監管要求。而商業銀行舊指引主要集中在境內業務的合規管理上,并未提及跨境業務的合規風險。


跨境業務合規管理的加強有助于提升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遵守國際法律和監管要求,銀行能夠降低因違規行為導致的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同時,跨境業務合規管理的加強也有助于提升銀行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和適應能力,為其在國際市場上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辦法與商業銀行舊指引的差異對銀行風險產生的影響


1.對信用風險的影響


新辦法對合規管理的加強,對銀行信用風險的降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銀行通過搭建完善且嚴謹的合規管理體系與流程,能夠有效保障各項業務活動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運行,從而減少因違規操作而引發的法律風險以及聲譽風險。不僅有助于提升銀行自身的信用評級,還能更進一步降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此外,強化合規管理還能讓銀行在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估時更加準確有效,進一步降低因借款人違約而產生的信用風險。


極為嚴格的合規要求,可能會使得部分信用風險較高的客戶,被銀行排除在服務對象之外,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但同時限制了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進而影響到銀行的收入來源。此外,合規管理的加強必然伴隨著成本的上升,這無疑會增加銀行的運營負擔,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一定沖擊。


2.對市場風險的影響


合規管理力度的增強,對銀行降低市場風險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銀行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要求開展業務時,就能從根本上確保各項業務活動合理合法,不至于因違規操作而陷入市場風險的泥潭,同時也能很好地維護自身的聲譽。強化合規管理還能助力銀行提升對市場風險的洞察與把控能力。銀行通過搭建起完備的風險管理機制與流程,就如同為自己配備了一套敏銳的 “監測雷達”,能夠實時捕捉市場風險的蛛絲馬跡,并及時發出預警,以便提前采取應對措施。銀行通過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和流程,實現對市場風險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但是,合規管理的強化也可能對銀行的市場風險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嚴格的合規要求可能限制銀行在某些高風險領域的投資活動,從而降低了其市場參與度,錯失一些可能帶來高收益的機會;再者,合規管理的成本上升可能增加銀行的運營成本,進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3.對操作風險的影響


強化銀行的合規管理,對降低操作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健全的合規管理體系和流程,銀行能夠確保業務活動的規范性和透明度,減少因內部操作失誤或欺詐行為導致的操作風險。同時,合規管理的強化也有助于提升銀行對員工行為的監督和管理能力,通過大力開展合規培訓,讓員工充分了解合規的重要性與具體要求,同時建立嚴格的內部問責機制,讓員工對違規行為心存敬畏。雙管齊下,員工違規行為的出現概率自然會降低。


然而,合規管理的強化也可能對銀行的操作風險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嚴格的合規要求增加了銀行的內部操作流程和審批環節,使流程“復雜化”“嚴密化”,從而降低了業務處理效率;同時,合規管理的成本上升可能增加銀行的運營成本,進而影響其盈利能力。


4.對流動性風險的影響


合規管理的強化有助于降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當銀行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與監管要求時,銀行能夠確保資金運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避免因違規行為導致的資金流失。同時,合規管理的強化也有助于提升銀行對流動性風險的識別和管理能力,通過建立健全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和流程,實現對流動性風險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有利有弊,嚴格的合規要求同時可能限制銀行在某些高風險領域的資金運用活動,降低其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5.對聲譽風險的影響


合規管理的強化有助于降低銀行的聲譽風險。通過建立健全的合規管理體系和流程,銀行能夠確保業務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降低違規行為,使得所有流程“有法可依”,面對公眾檢查而不怯場。同時,合規管理的強化也有助于提升銀行對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的敏感度和響應能力,通過加強客戶溝通和投訴處理機制,降低因客戶不滿引發負面事件的概率,從而達到銀行聲譽的穩定。


聲譽是銀行的重要無形資產,對于銀行的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合規管理的強化有助于提升銀行的聲譽和信譽度,增強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度和忠誠度。這有助于銀行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和合作伙伴,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份額。如果銀行陷入危機,良好的聲譽會為其保持穩定的客戶和業務運營,進而推動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6.新合規要求


新辦法相較于商業銀行舊指引的差異變化,是監管機構提升金融機構合規管理的重要舉措。新辦法的出臺,將對銀行風險產生深遠影響,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聲譽風險。


在這一背景下,銀行應當努力創新迎合變化,加強自身的合規文化建設、完善其合規組織架構、細化合規管理流程,在探索中尋求進步,不斷提升自身的合規管理水平,降低合規風險,為業務的穩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當然,合規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時代發展不斷變化的今天,只有持續關注合規管理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合規管理策略和措施,才能確保合規管理的有效性和適應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實現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監管機構作為防線,更應當加強對銀行的監督和指導,推動銀行不斷提升合規管理水平,降低系統性風險,從而促進整個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新辦法對保險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


新辦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行業合規管理邁入統一化、規范化的新階段。相較于此前針對保險機構的《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保監發〔2016〕116號)和《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發〔2016〕38號),新辦法在合規管理架構、職責劃分、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下,將從對比《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和《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的差異入手,探尋對保險公司各風險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新辦法與《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及的差異


新辦法與《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保監發〔2016〕116號,以下簡稱保險公司舊規)及《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發〔2016〕38號,以下簡稱《38號通知》)存在系統性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合規管理架構的層級化重構


image.png


《保險公司舊規》雖要求設立合規負責人和合規管理部門,但未強制要求建立自上而下的獨立合規管理體系。新辦法明確要求金融機構設立首席合規官(CCO),并賦予其獨立審查權和直接報告權,即對重大決策的合規審查權及向董事會和監管機構直接報告的路徑,并將其納入高級管理人員序列,相較于保險公司舊規,新辦法進一步提升了合規管理的專業性和獨立性。首席合規官的設立,有助于保險公司在戰略決策中嵌入合規審查,降低因決策不當導致的合規風險。此外,新辦法還要求在省級分支機構設立合規官,確保合規管理的穿透性和一致性,形成垂直管理架構。


相較之下,《38號通知》僅要求保險公司總公司對分支機構合規管理進行“指導和監督”,未涉及組織架構的穿透式設計。這一變化強化了合規管理的獨立性與權威性,打破了保險公司原有合規條線依附于業務部門的局限性。


2.合規管理職責從分散到集中


image.png


保險公司舊規中規定合規管理部門承擔合規風險識別、監測、報告等職能,但未明確業務部門的第一道防線責任。新辦法細化了合規風險的識別、評估、監測、報告及處置流程,并要求建立合規風險數據庫,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報告。構建了“全員合規”責任體系,要求業務部門承擔合規風險初審職責,合規管理部門履行復核監督職能,并特別強調董事會對合規管理有效性的最終責任。相較于保險公司舊規中對合規管理流程的籠統描述,新辦法提供了更具體的操作指引,有助于保險公司提升合規管理的規范性和實效性。同時,新辦法強調合規管理應覆蓋產品開發、銷售宣傳、理賠服務等全流程,避免誤導銷售、數據造假等問題。


此外,《38號通知》僅要求合規負責人每半年提交合規報告,而新辦法新增季度合規風險評估及重大風險即時報告機制,顯著提升了合規管理的動態性和響應速度。


3.合規技術應用的強制性升級


image.png


保險公司舊規僅原則性提及“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合規管理效率”,《38號通知》更是未涉及技術應用要求。新辦法則通過第24條明確規定金融機構應將合規要求嵌入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對產品開發、銷售管理、資金運用等關鍵節點實施自動化合規審查,針對關鍵節點加強合規審查。相較于保險公司舊規中對合規技術應用的模糊規定,新辦法明確要求保險公司引入大數據風控、AI監測等智能工具,提升合規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這一差異不僅有助于提高合規管理的效率,還能降低合規管理的成本,倒逼保險公司改造傳統人工合規審查模式,尤其對互聯網保險、創新型產品等高風險領域形成剛性約束。


4.跨境業務合規管理體系化延伸


image.png


隨著跨境業務的增多,針對保險機構跨境再保險、海外投資等業務,新辦法特別強調了跨境業務的合規管理,專設“跨境合規管理”章節,要求保險公司在開展跨境業務時遵守國際法律和監管要求,建立國別風險清單、雙重合規審查機制及境外機構合規官派駐制度。相較于保險公司舊規即及《38號通知》中均未提及跨境業務合規風險,原有監管框架的明顯盲區被填補。


新辦法為保險公司在國際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明確的合規指引,有助于降低因違規行為導致的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對經營跨境業務的保險公司形成直接約束,需重構全球合規管理體系。


5.合規文化從倡導轉向考核制度化


image.png


原保險監管框架下,合規文化建設停留在理念倡導層面。新辦法強調合規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要求保險公司確立“合規從高層做起、全員主動合規、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營造“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想違規”的合規文化氛圍。新辦法第8條創新性地要求將合規履職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明確合規指標權重不得低于總分值的15%,且對違規行為實行績效追索扣回機制。同時,要求董事會每年評估合規文化有效性,較保險公司舊規第31條“定期開展合規培訓”的軟性要求形成質變,實質推動合規文化從虛向實轉化。


相較于保險公司舊規中僅將合規文化作為合規管理的一部分,新辦法將其提升為核心地位,有助于保險公司提升員工的合規意識,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


6.合規問責從結果追責到過程追責


image.png


《38號通知》雖建立違規問題倒查機制,但聚焦于已發生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新辦法第35條創新性引入“合規管理缺陷問責”,規定對未有效履行合規風險識別、評估、監測職責,即使未實際發生風險事件,仍可追究管理層責任。這一制度設計將合規管理重心從事后處置前移至過程控制,顯著提高保險公司的主動合規壓力。


上述差異表明,新辦法通過架構重構、責任厘清、技術賦能及文化重塑,系統性提升了合規管理標準。對保險公司而言,需重點應對組織體系再造、信息系統升級、跨境合規能力建設等挑戰,同時警惕因合規成本上升導致的創新業務收縮風險。監管邏輯已從“形式合規”向“實質合規”躍遷,保險公司須以戰略視角重構合規管理體系。


(一)新辦法與保險公司舊規及《38號通知》的差異對保險公司風險產生的影響


新辦法與原有保險行業監管規則的差異,通過重構合規管理體系、強化技術應用和問責機制,對保險公司的風險格局產生系統性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對操作風險的影響


新辦法通過垂直化合規管理架構(設立首席合規官及分支機構合規官)和全流程嵌入的合規技術應用(自動化審查、風險數據庫),大幅減少人工操作失誤和主觀違規行為。例如,在保單銷售環節,系統自動攔截誤導性話術;在理賠環節,通過AI識別虛假材料,顯著降低傳統人工審核中的道德風險。自動化合規審查可將保單銷售違規率顯著降低,理賠欺詐案件發生率下降。


盡管自動化審查顯著降低人為操作風險,但技術系統的剛性規則可能無法覆蓋復雜場景。例如,針對創新型健康險產品的個性化條款解釋,系統可能因缺乏語義理解靈活性而誤判合規性,導致合規審查效率與業務創新需求之間的沖突加劇。對此,保險公司需建立“人工+智能”的復合審查機制,在關鍵節點保留專業人員的裁量權。流程的剛性化可能降低業務靈活性。例如,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快速迭代需求可能受制于系統合規審查的響應速度,導致創新周期延長。部分中小型保險公司可能因技術升級成本過高而面臨競爭力下降風險。


2.對合規風險的影響


新辦法通過“全員合規”責任體系和跨境合規機制,重構了合規風險的防控邊界,跨境合規管理體系的建立(國別風險清單、境外合規官派駐)填補了原有監管空白。“全員合規”責任體系將合規違規率與績效考核直接掛鉤,財險公司試點部門員工主動合規申報率也可顯著提升。但跨境業務的雙重審查機制增加運營成本,單筆跨境交易合規審查時間將延長,交易成本將上升。同時,對境外機構合規官的專業能力要求(需同時掌握國際監管規則與保險業務)導致人才供給缺口擴大。對于中小型保險公司,跨境合規官派駐制度和雙重審查機制或超出其資源承受范圍,因此可通過“合規外包”模式與專業律所合作。


3.對法律風險的影響


新辦法通過合規管理缺陷問責制的實施(即使未發生風險事件也可追責),倒逼保險公司提前識別法律風險。保險公司通過構建產品開發的合規預審機制,構建法律文本數據庫和機器學習模型,自動比對歷史訴訟案例中的爭議焦點。可使條款設計缺陷導致的訴訟案件大幅減少。季度風險評估和即時報告機制使監管處罰的預警響應時間從平均45天可縮短至7天內,保險公司可因此避免違規引發的大額罰款。


但對國際法律環境的適應壓力增大。保險公司若未及時更新國別風險清單,或將面臨當地合規爭議,凸顯新規下動態合規管理的復雜性。


4.對戰略風險的影響


首席合規官(CCO)的戰略審查權實質改變了保險公司的決策邏輯。首席合規官對戰略決策的審查權(如產品創新、并購投資)有效控制激進擴張風險。但流程的剛性化可能降低業務靈活性。例如,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快速迭代需求可能受制于系統合規審查的響應速度,導致創新周期延長,合規成本上升擠壓創新空間。


5.對聲譽風險的影響


合規文化的考核制度化顯著改善客戶體驗,重塑品牌價值。通過銷售話術實時監測系統,投訴率顯著下降,季度合規報告的披露則增強市場信心,但合規缺陷的即時報告要求可能放大輿情風險,引發媒體過度解讀,顯示信息披露的“雙刃劍”效應。此影響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合規信息披露分級制度”,區分必須公開事項與內部整改事項,并配備專業的輿情應對團隊。


6.對流動性風險的影響


資金運用環節的合規審查(如穿透式監管關聯交易)降低違規資金占用風險。通過完善另類投資合規審查,將非標資產逾期率降低。但跨境資金流動審查的強化會影響資產配置效率。


四、新辦法的風險應對


新辦法的施行標志著我國金融行業風險治理模式由“事后處置”向“事前防控”的范式轉型,為銀行及保險機構的風險管控體系重構提供了制度性框架。面對新規帶來的合規成本攀升與創新約束挑戰,金融機構需從技術賦能、人才儲備、生態協同及戰略適配等維度構建系統性應對機制。


1.技術層面


銀行應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監管規則內嵌于業務流程系統,實現合規審查的自動化與風險預警的實時化,例如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對交易文本進行合規性篩查,降低操作風險;保險公司則需建立合規中臺系統,打通規則引擎與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交互通道,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監管要求與產品設計的動態適配,提升反洗錢、數據安全等重點領域的風險識別效率。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增強跨境業務合規審查的透明度,構建不可篡改的合規留痕體系。


2.人才建設方面


銀行須培育兼具法律素養與金融科技能力的復合型合規團隊,重點強化對新辦法第五十八條細則的解讀能力及新型合規風險(如數字資產、ESG金融)的研判水平;保險公司則應試點“合規+精算”“合規+科技”雙軌培養機制,通過跨境合規官派駐制度及國際監管規則專項培訓,提升對FATCA、GDPR等域外合規要求的應對能力。首席合規官(CCO)作為合規管理體系的核心,需具備獨立行使合規否決權的專業權威,其薪酬考核機制應脫離業務部門影響,確保履職獨立性。


3.生態協同層面


銀行可通過與監管科技服務商合作,將合規監測、報告生成等非核心職能外包,降低運營成本;保險公司可探索“合規聯盟”模式,與同業機構共建風險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區域性合規風險的聯防聯控。此外,金融機構應完善與監管機構的常態化溝通機制,針對監管規則的模糊地帶主動尋求解釋指引,避免因規則誤讀導致的系統性合規缺陷。


4.戰略創新維度


銀行應在合規框架內優化資產配置結構,例如通過監管沙盒機制試點綠色金融衍生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業務增長點;保險公司可依托新辦法第三十五條賦予的合規審查權,對高風險高價值產品實施穿透式合規評估,建立創新業務的雙重審查機制。同時,金融機構需將合規文化深度融入公司治理,通過合規考核權重不低于15%的剛性約束及違規行為績效追索制度,形成“不敢違、不能違、不愿違”的內生約束機制。


展望未來,合規能力將成為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構成要素。率先完成合規數字化轉型的主體,通過構建“監管規則—內控流程—業務執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在嚴監管環境下實現風險防控與商業價值的動態平衡。監管機構亦需強化政策銜接,通過過渡期輔導、合規評級掛鉤準入權限等激勵約束機制,推動行業從“被動合規”向“主動治理”躍遷,最終形成監管理性與市場活力共生的金融生態。


本文撰寫蔡紀燁、陶曉琪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1]郵儲銀行:創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http://www.jjckb.cn/2024-04/26/c_1310772826.htm

[2]《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解讀

https://law.wkinfo.com.cn/professional-articles/detail/NjAwMDAzMTE4MDA%3D?searchId=e2cef06d0f844311ac0e721caea5fdfeq%3D

[3]強化金融合規管理,筑牢行業發展根基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24/doc-inempfvx0561514.shtml

[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金融監管總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1/content_7001455.htm

[5]  陳瑞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確立的合規體系[J].中國律師,2019,(08):83-85.

[6]  孫遠程.強監管新形勢下金融監管規定對合同效力的影響——以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規展業為視角[J].金融監管研究,2023,(11):41-57.



image.png


欢迎光临: 乌审旗| 温泉县| 洛阳市| 三亚市| 永修县| 象山县| 宁夏| 顺昌县| 霍林郭勒市| 汤原县| 耿马| 寿光市| 海南省| 洮南市| 罗平县| 临邑县| 叶城县| 博罗县| 博客| 突泉县| 曲麻莱县| 兰坪| 安西县| 正安县| 宝应县| 西城区| 渝北区| 柞水县| 永丰县| 微博| 衡东县| 卢龙县| 浏阳市| 小金县| 宜兰县| 如东县| 云梦县| 南溪县| 广西| 阳原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