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的平等對待、內外一致的原則
作者:陸瑤、張必昌、郭馨允 2019-03-19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日益提升。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廣闊空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與外商投資企業加入其中。完善外商投資的法律需求就顯得尤為迫切。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向全球釋放出中國開放合作的誠意。同時,也讓外商投資者意識到,中國絕不僅僅停留在向外資提供優惠措施的層面,而是在續寫構建更為開放平等、公平競爭的外商投資法治環境的優異答卷。
在此新法第九條和第十五條中,明確規定了“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同等適用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化工作,標準制定應當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國家制定的強制性標準平等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這些條款優化了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環境,并且提供了平等參與包括中國標準化工作等在內的諸多機會,使得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可以在平等的經商環境下公平競爭,從而吸引更多海外投資來到中國,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提到:“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的重要動力。立足當今,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
在這樣的時代方位下,上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需要繼續發揮自改革開放以來諸多先行先試的優勢,在本次新法的指引下,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各方來華,來滬投資。并將此新法同其他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相互銜接,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進一步規范各方來華,來滬投資。
本次外商投資法更多涉及到“原則性”規定,需要我們將本法的相關規定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具體行業發展、企業提升和轉型等融會貫通并加以實際應用。
例如新能源車領域:在2018年6月28日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以下簡稱“2018年版負面清單”)中,刪除了之前新能源車生產企業外資比例的規定。自此,新能源車生產企業不再受限于汽車整車制造必須滿足百分之五十的中方股比,我國大幅放寬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準入。在此大環境下,特斯拉在上海建設了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汽車工廠。
對相關外資企業而言,在中國建廠可以減少進口關稅,使得自身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更具優勢。并且,由于中國致力于打造開放平等的外商投資環境,外資企業也同等享有包括新能源車的免征購置稅補貼等國內企業享有的政策。對于其他外資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中國開放市場、包容合作的優秀案例,也是在上述外商投資法通過前就已體現的平等參與、內外一致的先行實踐。
根據2018年版負面清單的規定,中國將在2020 年取消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結合此次新法的通過,海外投資者和外資企業更加可以依據此新法,充分參考借鑒該領域中已在中國以獨資的形式成功建廠的案例與經驗,尋求更多與中國互利共贏的合作。
而對于中資企業而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外資企業入駐中國是機遇也是挑戰。這絕不僅僅只是增加了一個或者多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更是推動中國新能源領域高效發展的極大動力。
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類似新能源這樣的新興產業,創新、技術是其核心發展力量。如特斯拉等高端品牌汽車制造商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經驗,可使更多的中資企業得以借鑒,更加重視對創新、技術的研發投入比重。
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入駐中國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更多的外資企業在上述新法通過后,投身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勢必推動包含中國汽車制造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向高科技主導產業、綠色制造轉型。
以上內容均體現出在高科技制造業前沿領域,中國對外資的開放程度。面對新法及相關政策的出臺,整個汽車制造業及其他行業都需要及時、充分應對即將由此產生的行業巨大變革,逆水行舟,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在磨礪中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的平等對待、內外一致的原則,不僅僅體現在汽車制造業。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在行動。做,才是答案。我們共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