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的,成全影视大全免费追剧大全,成全视频高清免费播放电视剧好剧,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成全在线观看高清全集,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动画

×

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首頁 錦天城概況 黨建工作 專業領域 行業領域 專業人員 全球網絡 新聞資訊 出版刊物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訂閱下載 CN EN JP
首頁 > 出版刊物 > 專業文章 > 上市公司章程最新修訂的常見問題分析

上市公司章程最新修訂的常見問題分析

作者:胡家軍 嚴杰 2025-08-18

第 68 篇文章

本文 13262 字,大約需要 14 分鐘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進一步加強了股東權利保護,強化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經營管理人員的責任,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有必要按照新法的精神和要求對《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進行修訂。


2025年3月2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依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修訂說明》中歸納的主要修訂內容,對本次上市公司章程最新修訂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期為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規范運行提供參考。


目錄

一、修訂章程總則、法定代表人、股份發行等規定

二、修訂章程股東、股東會相關制度

三、修訂章程董事、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的要求


1、修訂章程總則、法定代表人、股份發行等規定


(一)進一步完善公司章程制定目的

image.png


常見問題1:修訂的背景


本次修訂與《公司法》修訂后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職工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保持了一致,將職工與公司、股東、債權人并列,作為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調整對象。本次章程指引修訂中新增的職工董事也是職工權益保護的具體體現。


(二)確定法定代表人的范圍、職權、更換時限及法律責任等,要求公司在章程中載明法定代表人產生、變更辦法

image.png


常見問題1:法定代表人的范圍


本次修訂與《公司法》修訂后第十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保持了一致。將法定代表人的人選擴張至“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或者經理”,因此兼任董事的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也可以擔任法定代表人,獨立董事和外部董事不可以擔任法定代表人。立法本意是強調了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經營的實際聯系,主張減少“掛名法定代表人”的傾向,但實踐操作中依然存在形式上擔任職務并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所以本次章程指引修訂也參照《公司法》修訂明確了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并且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只能有一個,但法定代表人的范圍并不唯一。部分公司未上市階段在辦理章程備案時被市場監督管理機構要求章程中必須明確固定職務(總經理或董事長/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作為法定代表人,但實踐操作中上市公司章程是可以籠統約定“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或者經理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非強制要求明確固定職務擔任法定代表人。


常見問題2:法定代表人的變更


由于公司章程約定的法定代表人的范圍可能并不唯一,就需要明確產生方式。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實踐中有幾種可供參考的方式:(1)總經理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情形下,董事會審議聘請總經理的議案即可;(2)由董事會推舉一位代表公司執行公司事務的董事或者經理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需要召開股東會;(3)股東向股東會提出變更法定代表人的議案,并經代表過半數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雖然需要召開股東會,但可以和補選董事的股東會一起召開,須注意流程時間上滿足在法定代表人辭任之日起三十日內確定新的法定代表人。


擔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或者經理辭任的,視為同時辭去法定代表人。章程指引中雖然明確了新的法定代表人產生時限(三十日),但卻未約定缺位期間由誰擔任,無法確定新的法定代表人導致舊的法定代表人在工商上遲遲無法變更也容易引起糾紛。實踐中為了避免潛在爭議,建議上市公司在披露中還是應該保證法定代表人辭任當天就有新的法定代表人產生,或是明確約定舊的法定代表人(或符合資格的其他人員)暫代職務直到新的法定代表人產生。


(三)銜接新《公司法》關于面額股和無面額股的規定,完善面額股相關表述

image.png


常見問題1:面額股的概念


本次修訂依據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關于面額股和無面額股的規定,“公司的資本劃分為股份。公司的全部股份,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擇一采用面額股或者無面額股。采用面額股的,每一股的金額相等。公司可以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將已發行的面額股全部轉換為無面額股或者將無面額股全部轉換為面額股。采用無面額股的,應當將發行股份所得股款的二分之一以上計入注冊資本。” 


面額股是指股票票面上記載有每股金額的股票。股票面額為公司資本的基本單位,是股東的基礎出資額;無面額股是指股票票面不記載金額,只標明每股占公司資本總額的比例,其價值隨公司的財產增減而變化。


常見問題2:具體適用情形


《公司法》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于其票面金額,但當陷入經營困境的公司股票實際價值低于公司股票票面價值時(A股上市公司面值大多數為1元/股),堵塞了公司融資渠道。無面額股避免了面額股禁止折價發行的問題,由于沒有了票面金額的限制,困頓中的公司也能夠以低于面值的價格發行新股,獲得資金來源。


目前發行面值低于1元/股的A股公司(例如ZJKY、LYMY、FDZJ等)主要系早期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后又在A股申請上市。過往在未規定面額股的情況下,相關申報文件會對股票面值進行說明或風險提示。引入無面額股類別后,2025年6月提交A股主板上市申請的HRXNY就采用了無面值的安排,并且在公開的問詢回復中說明了本次發行股份無面值安排符合境內法律法規的相關安排。可以預見,未來對于計劃在多地上市的境內企業,為了符合各地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同時便于合股拆股等資本運作,無面額股為上市企業增加了新的選擇方案。



2、修訂章程股東、股東會相關制度


(一)增設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專節,明確規定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職責和義務


本次修訂在第四章“股東和股東會”中增設了“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專節。


常見問題1:修訂的背景


原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僅寬泛性地規定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行為準則和義務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本次修訂細化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行為準則和義務,主要體現在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包括不濫用控制權和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遵守公開聲明和承諾、遵守信息披露義務、不占用公司資金、不要求公司違規擔保、不開展內幕交易、短線交易、操作市場、不通過非公允交易損害公司權益、不影響公司獨立性等義務。


2025年7月25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對《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防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濫用控制地位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再次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責任,切實維護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


常見問題2:無實際控制人或無控股股東的情形


對于無控股股東但有實際控制人,或是有控股股東但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實踐中本章節可以不作特別調整,多數公司會選擇同時保留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的描述。


對于公司無控股股東且無實際控制人的,根據指引中的規定,應當明確相關主體適用本節規定,常見的描述就是將義務主體替換成主要股東。如果公司不存在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可以參考首發上市時針對無實際控制人企業的要求明確至少一個主體。我們也檢索到,存在無控股股東且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最新的章程修訂中未作調整,依然約定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義務主體,這樣的處理方式值得商榷。


(二)完善存在類別股公司相關規定,要求公司在章程中載明類別股的權利義務以及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措施

image.png


常見問題1:類別股的概念


《公司法》修訂中引入了類別股制度,主要規定了三類與普通股權利不同的類別股:(1)優先或者劣后分配利潤或者剩余財產的股份;(2)每一股的表決權數多于或者少于普通股的股份;(3)轉讓須經公司同意等轉讓受限的股份。


常見問題2:具體適用情形


《公司法》明確規定了設置特別表決權股和轉讓受限股應在公開發行股份前設置,不得在上市后以任何方式設置此類安排。目前,滬深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適用于表決權差異安排均規定了對應標準;北交所未單獨制定標準,但由于北交所上市條件是須在全國股轉系統的創新層掛牌滿12個月,等同于需符合新三板適用于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對應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新三板規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表決權差異安排必須在掛牌前完成設置,《公司法》僅限制在公開發行股份前,所以從條文理解上新三板公司是可以在掛牌后進行設置的。2025年4月修訂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表決權差異安排業務指南》,進一步明確了申請掛牌公司、掛牌公司在股轉系統辦理表決權差異安排的要求,實踐中也有新三板公司在掛牌后設置了表決權差異安排的案例,但目前暫未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新三板企業申請北交所。 


(三)修改股東會召集與主持、代位訴訟等相關條款,降低臨時提案權股東的持股比例,優化股東會召開方式及表決程序


1、代位訴訟

image.png


常見問題1:代位訴訟的變化


本次修訂根據新《公司法》的規定,將全資子公司納入股東代位訴訟的直接適用對象。對于部分上市公司核心資產和盈利依賴于某家全資子公司或是上市公司只是控股型公司,將上市公司股東監督權直接延伸并穿透至核心資產載體,賦予了股東更為有效的維權手段。


2、股東會臨時提案權

image.png


常見問題1:臨時提案權的變化


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的對具有臨時提案權股東所持比例進行修訂,將持股比例“百分之三”變更為持股比例“百分之一”,并且禁止公司提高提出臨時提案股東的持股比例。


3、股東會召開方式

image.png


常見問題1:電子通信方式參與的股東投票事項


本次修訂明確股東會可以同時采用電子通信方式召開,解決了股東通過視頻會議、電話等通訊方式參與股東會是否能視為有效出席的問題,但同時這又造成另一個實務上的問題——對于通訊方式參與股東如何有效參與投票。


由于通訊方式參與股東會被視作有效出席,那么其參與投票必須得是現場投票(不能通過交易所系統的網絡投票),不然會出現現場出席人數所代表的股份數和現場投票股份數不符的情形。如果是選擇現場投票,由于現場表決結果是當場宣布的,股東就需要提前將表決票連同股東身份的有效證件或持股證明文件提供給上市公司;如果該股東需要履行完全部議程后才能投票,只能選擇遠程投票方式,那么遠程投票的有效性和具體如何確認股東資格,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由公司(及現場見證律師)自行把握了。



3、修訂章程董事、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的要求


(一)新增專節規定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明確公司在章程中規定董事會設置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的法定職權,并規定專門委員會的職責和組成


本次修訂刪除原第七章“監事會”的相關內容,在第五章“董事和董事會”中增設“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專節。


常見問題1: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的過渡期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新<公司法>配套制度規則實施相關過渡期安排》設置了過渡期,即“上市公司應當在2026年1月1日前,按照《公司法》《實施規定》及證監會配套制度規則等規定,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在董事會中設審計委員會,行使《公司法》規定的監事會的職權,不設監事會或者監事。上市公司調整公司內部監督機構設置前,監事會或者監事應當繼續遵守證監會原有制度規則中關于監事會或者監事的規定。” 實踐操作中,上市公司在計劃取消監事會前仍需要和交易所提前溝通,匯報相關的安排。目前并沒有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在2026年1月1日前未調整完畢會有任何監管措施。


對于擬上市企業,上述文件規定“根據《公司法》《實施規定》的規定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在董事會中設置審計委員會、不設監事會或監事的,發行上市規則中關于監事會、監事的規定不再適用。但是,報告期內曾設置的監事會或者曾聘任的監事,應當對其曾簽字確認的申請文件繼續承擔相應責任,對其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仍執行發行上市規則中有關監事會、監事的規定,中介機構應當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我們檢索了2025年6月份新申報的項目,目前僅有少部分企業在申報時已經取消了監事會,這可能和3月底才正式出臺相關制度文件有關。對于上半年申報的企業來說,申報前額外騰出時間修訂制度、調整內部治理結構并同步調整申報文件略顯倉促,申報后這部分企業是否會進行調整尚待觀察。我們理解這部分企業在2026年1月1日前是無法完成上市的,建議在上市前盡快完成制度和內部治理結構的調整以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避免在后續注冊或發行階段因為監管要求而耽誤上市時間表。


常見問題2:取消監事會的程序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上市公司須在2026年1月1日完成取消監事會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了《公司章程》等內部制度的修訂、公司內部人事和職權的溝通、會議程序安排、信息披露、監事的職權交接等。


考慮到上市公司取消監事會往往同步伴隨著公司章程的修訂,公司章程的修訂又需要經過股東會審議通過,盡管市場對于取消監事會的過程并不統一,但大部分公司還是安排了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流程,其中涉及的主要議案參考如下:

image.png


本次修訂主要圍繞《公司法》的修訂,《公司章程》《股東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關聯交易管理制度》等內部制度均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并且需新增《董事離職管理制度》等制度。這些修訂和新增的制度可以選擇作為獨立議案,更常見和簡潔的做法是合并到《關于修訂、制定部分制度的議案》一個議案,單獨制度作為子議案進行審議,并明確哪些制度的新增和修改需要經過股東會審議。


本次修訂中根據新《公司法》將“股東大會”修改為“股東會”,除了內部制度的調整外,對外公告披露的表述建議這個時點后也可以統一更正。


此外,銀行證券等特殊監管行業的上市公司,除了董事會和股東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后,仍須取得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例如,銀行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就公司章程的修訂事項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核準;證券公司需要依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就公司章程中的重要條款修改取得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


常見問題3:審計委員會承接監事會職權


上市公司監事會取消后,由審計委員會承接《公司法》規定的監事會職權,主要包括以下職權:


(1)檢查公司財務:例如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由審計委員會出具意見;針對公司涉及披露財務信息更正的臨時公告,由審計委員會針對更正事項發表相關意見。


(2)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解任的建議。


(3)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審計委員會可以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情形,審計委員會可對其提起訴訟。


(4)審計委員會可以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


(5)審計委員會可以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6)審計委員會可以提議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


需要注意的是,監事會職權并非全由審計委員會進行承接。例如,根據2025年3月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和《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股權激勵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事項中屬于監事會的職權或發表意見的事項,修訂后由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核查或發表意見;2025年5月發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正式刪除了需要監事會對于部分募集資金使用事項發表意見的要求,但并沒有補充要求審計委員會進行替代,意味著審計委員會也未承接監事會的該項職能。


常見問題4:監事的減持限制

image.png


本次修訂關于每年25%的轉讓限制從“任職期間”修改為“就任時確定的任職期間”,實踐中減持規則早已按此進行調整。


上市公司取消監事會后,原監事是否需要在原任職期間繼續遵守每年轉讓的股份不超過其所持股份總數25%,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監管要求,主要的爭議是關于上市公司取消監事會后是否還存在監事任職期間的概念。因為本次監事的辭任是基于監事職務的取消,而原本董監高的任職期間轉讓限制的初衷也是針對“關鍵少數”的監管,而如果現在監事職務取消了卻延續對曾經擔任這個職務個人的限制,顯得并不合理。當然,出于謹慎性考慮或是監事個人作出過類似的自愿承諾,辭任監事仍應遵守原任職期間內每年減持不得超過25%的比例限制。


(二)新增專節規定獨立董事。要求公司在章程中明確獨立董事的定位、獨立性及任職條件、基本職責及特別職權等事項,完善獨立董事專門會議制度


原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僅在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獨立董事應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執行。”本次修訂在第五章“董事和董事會”中增設了“獨立董事”專節。


常見問題1:獨立董事制度是否有新規定


本次修訂根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對獨立董事的相關規定予以具體和明確。本次修訂新增第一百二十六條至第一百三十二條分別對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第三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并未有新規定。


(三)新增董事任職資格、職工董事設置、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等條款


1、董事任職資格

image.png


常見問題1:修訂的背景


本次修訂與《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修訂內容保持一致,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的負面情形進行調整,并增加“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認定為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期限未滿的”這一負面情形。


2、職工董事設置

image.png


常見問題1:職工董事是否能由高管兼任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公司制企業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建設的意見》以及《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工作指引》,“高級管理人員(未兼任工會主席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職工董事”。前述文件中主要是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廠務公開協調小組辦公室制定的文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以及《全國廠務公開協調小組及其辦公室工作規則》可知,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廠務公開協調小組制定的文件屬于人民團體規定。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人民團體規定不屬于可以直接引用作為裁判文書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應屬于政策性指導文件。同時,《公司法》以及各交易所的規范性文件未限制職工董事同時兼任高級管理人員。


上市公司DLYS曾于2021年5月收到監管問詢函,其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認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兼任職工董事”,而證券交易所并未就此事對DLYS有進一步的措施。除這個早期案例外,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均存在職工董事由高級管理人員兼任的情形。


常見問題2:職工(代表)大會的程序


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和上市公司選舉職工代表監事的流程是一致的。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規則文件中并沒有關于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選舉流程的具體規定,如果上市公司對于選舉職工董事流程存有困惑,可以完全參照過往選舉職工監事的程序,并沒有因選舉不同職務有實質性變化。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公司制企業職工董事制度、職工監事制度建設的意見》以及《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工作指引》的規定,職工代表大會應當由工會委員會召集,會議議題需提前7日書面通知全體職工代表,參會代表需達總數三分之二以上,且采用無記名投票,當場公布結果,并設置監票人。候選人應當經職工代表推薦提名并由工會確認,在涉及自身表決時需回避。但此類文件均屬于政策指導性文件,沒有強制約束效力,違反相關規定并不必然導致程序無效。


3、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

image.png


常見問題1:修訂的背景


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的規定進行修改,規定了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對他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本次修訂是為了將《公司法》關于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外民事責任的強制性規定轉化為公司章程條款,統一并強化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進一步壓實“關鍵少數”的忠實與勤勉義務,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投資者保護力度。


欢迎光临: 平昌县| 陇南市| 吐鲁番市| 永泰县| 体育| 连州市| 隆化县| 绥宁县| 长治县| 郸城县| 马山县| 会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盈江县| 庄河市| 当阳市| 神木县| 观塘区| 靖边县| 隆林| 扎赉特旗| 衡南县| 永德县| 保定市| 马公市| 承德县| 巴里| 元氏县| 兴和县| 德化县| 阜南县| 临汾市| 文山县| 宁陕县| 和龙市| 和田市| 石首市| 谢通门县| 赫章县| 会昌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