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復工復產中滬上企業與員工的熱點關注
作者:章寧曉 張皓帆 2022-05-09隨著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步明朗,復工復產已經成為滬上企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自4月16日至今,上海已陸續公布2批復工復產白名單,近2000家企業開始有序開展復工復產。為進一步助力企業合規開展復工復產,本問答結合上海市經信委近期發布的《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二版)》以及上海發布等官方平臺公布的問答口徑,就廣大企業和員工關心的熱點問題,予以解答。
1.從事什么業務的產業領域企業可以優先申請復工復產?
答:根據國家及上海市相關部委的政策口徑,當前企業復工復產的申請范圍主要包括城市運行保障、防疫物資保障、重要功能保障、連續生產作業、配套基礎支撐5類企業。此外,上海也在全力支持對長三角、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影響大的大型產業鏈企業群率先復工復產。
2.企業復工復產的申請流程是怎樣的?申請流程是向誰申請?
答:整個流程大致分為5步:準備、申請、查驗、復工通知、復工復產。
向屬地疫情防控部門審批。各區應當公布企業復工復產申請流程和條件。企業按照規定向街鎮、園區或區經委等部門提交申請。區疫情防控部門批準后,企業組織復工復產。
3.企業在進行復工復產準備階段,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①落實好主體責任,成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經營專班,企業各級管理負責人是所管轄部門的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
②制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閉環管理方案,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做到核心關鍵崗位和環節“人到崗、車能動、疫防好”。
③制定應急處置預案以及防外溢的專項管理措施。
4.企業申請獲批后,在正式復工復產前應當做好哪些準備?
答:①符合疫情防控條件的企業提前為返崗人員向所在區復工復產牽頭部門或者相關單位統一申請“復工證”,并聯系安排客車或者出租車等做好返崗員工的運送。
②展開復工復產前的專項消殺和生產安全檢查。切實加強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場所、關鍵部位以及危險作業的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危險作業安全許可制度,合理安排工期,嚴防過勞作業和不顧安全的趕工期、搶進度現象發生。
③做好防疫物資的訂購安排和儲備管理。及時采購抗原檢測試劑、防護口罩、酒精、免洗洗手液、測溫儀、防護服、防護眼鏡、醫用手套等防疫物資。防疫物資建議按照14天以上做好儲備。
④提前按照返崗復工人員規模比例設置臨時隔離觀察區,支持人數較多的企業和園區設置專屬方艙。
⑤如有物流運輸需求,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向所在區或集團等申請辦理市內、市外通行證,經審核在“隨申辦”上生成車輛電子通行證。
5.企業復工復產(封閉生產)期間,如何做好場所的分區分類安全生產管理?
答:企業可按照綠區(正常生產)、藍區(新進入人員觀察)、黃區(密接或次密接)、紅區(有感染情況)設置不同風險區域,各區做到互相隔離。同一等級區域要劃小管理單元,減少不同區域人員的流動接觸。根據與外部環境接觸程度,對不同區域實施不同的防疫標準。
實現各區域之間的物理隔離,實行工作場所、住所“兩點一線”管理,所有人員在指定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減少不同區域之間的人員直接接觸。對于交接區域(如出入口、裝卸貨場地、倉庫)、生產經營區域(如車間、會議室、辦公區等)、生活區域(如食堂、宿舍、健身房等)、公共衛生區域(如衛生間及廢物處理場地)、公共空間(如道路、室外場地)等不同區域,實施分類管理。加強各區域之間結合部的管理,杜絕風險點。
此外,亦要加強對各類場所的清潔消毒,特別要做好密閉、半密閉空間、共同空間等的防疫管理,以高頻接觸物品(如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快遞存放架、快遞物品等)、高人流聚集場所(生產車間、會議室、辦公室)、公共廁所、物流交換場所等為重點開展科學清潔消毒。各單位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
6.員工能否以小區仍處于封控區為由拒絕企業的復工安排?
答:企業在統一為復工員工申請“復工證”后,村居委經核對身份證,確認員工所住樓棟7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加做抗原檢測陰性即可放行。據此,員工能否返崗復工以所在樓棟七日內的疫情形勢決定,不受所在小區、街鎮的管控狀態影響。
7.企業已獲批復工復產,對于新返崗員工應當如何管理?
答:對于新返崗員工(非首批),設置一定的靜默期。落實獨立的住宿、生活條件以及“一日兩測”(早上做抗原檢測、下午做核酸檢測)。企業要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組織返崗人員點對點到崗。靜默期內建議優先通過視頻、電話等遠程辦公形式安排勞動,亦可以優先安排靜默期員工進行疫情防控的線上安全培訓。
8.企業對于供應商派駐人員、第三方協助人員、外包員工等非企業員工,又應當如何管理?
在疫情防控管理方面,所有在企人員均應當統一管理。分類登記所有實際在企人員,做到全部人員全覆蓋,實現無差異的防疫和安全生產要求。同時盡量通過視頻、電話等線上方式,加強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教育,加強在企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在用工管理方面,對于非企業勞動者,建議與其實際用工主體提前溝通,簽訂相關協議,明確復工復產封閉生產特殊時期的權利義務關系。
9.員工返回公司復工后,企業如何進行封閉管理?輪換員工能否實現?
答:原則上實施全程封閉管理,不同班組之間做到無接觸換班,盡量減少人員外出。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如必須進入,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需現場抗原檢測陰性。如系新返崗員工,還需遵循靜默期制度。
同時,企業可向所在區復工復產牽頭部門申請輪換已經復工復產人員。相關人員可憑48小時核酸陰性,進小區前加測一次抗原,如陰性可回小區。有條件的區可結合防范區的調整擴大,適時啟動防范區內員工由無疫小區至無疫廠區、園區或者樓宇的“點對點”半封閉管理,員工可通過班車通勤。
10.復工復產后,員工封閉在廠期間是否均視為工作時間?如安排員工加班,能否超過法定時長限制?
答:封閉生產系應對疫情防控所需的暫時性的管理措施,一般情況下仍應按照勞動者原本的工作時間履行,非工作狀態的在廠時長不宜認定為加班。
實踐中,封閉生產期間安排員工加班同樣應當遵守每日不超過3小時、每個月不超過36個小時的法定上限。但如果企業存在法律明確規定可以突破前述上限的情形時,例如保供類企業的重大生產任務、公共設備的應急性搶修等,在保障員工健康權與休息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突破前述時長上限,且應當及時安排事后休息。
11.如果員工出現健康異常情況,企業應該怎么處理?
答:企業應當按照員工人數比例設置臨時隔離觀察區,人數較多的企業應在廠區設置方艙。員工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異常時,應第一時間向本單位負責人和所在區疾控中心報告,并將異常人員立即安排至臨時隔離觀察區,同時排摸相關密接人員,一同采取臨時隔離措施(不與檢測異常人員同一空間)。
12.企業在復工復產(封閉生產)期間,員工核酸陽性,以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如何處理?
答:首先,企業應當做好復工復產期間的疫情防控管理。如發生核酸陽性員工,應當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最大程度的杜絕疫情擴散和外溢。
其次,應當核查清楚員工感染的具體原因。如因員工私自外出、接觸不明外來物品、不遵守防疫規范等自身原因導致感染,企業可以依據制度予以處置。建議企業提前制定涉疫封閉管理期間的員工管理及違紀制度。如非因員工原因導致感染,建議注重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著力化解矛盾,促成雙方恢復勞動關系,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