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企業務必完成“歷史成本”的數字化合規體檢—談薇婭案件帶來的啟示
作者:全開明 臧懌 2021-12-22隨著近年網絡直播興起,各類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監管和合規。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相關邏輯,當行業興起時,政府部門鼓勵創新,并加以扶持,此時雖在探索監管管理,但較為柔和,更多側重于鼓勵創新、發展經濟。當該新興行業逐步成熟、完善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時,政府部門往往將從存量中找增量,更多關注于該行業的合規與監管。
直播帶貨從興起到成熟,稅務部門一直重視并持續規范網絡直播行業稅收秩序。頭部主播往往代表著高收入,這與稅務局重點關注高收入人群又存在契合點。由此可見,主播,尤其是頭部主播被關注、監督、管理是在所難免。
對于高收入人群如明星、帶貨頭部主播等監管從嚴的趨勢,從張恒因為陰陽合同等逃避稅款被罰即反映出,后續朱宸慧(微博ID:雪梨Cherie)、林珊珊(微博ID:林珊珊_Sunny)涉嫌偷逃稅款被罰,進一步表明了目前稅務監管重點。具體見《研究 | 經紀人被罰3227萬元“網紅主播”等高收入人群稅務稽查趨勢分析》
深入研究薇婭處罰案件從稅務部門發現途徑到薇婭違法行為以及被處罰以及罰沒金額認定,可以為企業稅務合規管理提供有效借鑒。
面對強監管下的稅務稽查,企業唯有完成“歷史成本”的數字化合規體檢,“亡羊補牢”才能輕裝上陣,迎向更有挑戰的2022年。
一、稅收大數據分析評估發現機制——大數據下的智能稅務系統詳細解構 (一)“稅收大數據分析評估”的核查對象選擇 根據《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就黃薇偷逃稅案件答記者問》(以下簡稱“《答記者問》”)[1]相關內容,“經稅收大數據分析評估發現,黃薇存在涉嫌重大偷逃稅問題”,“稅收大數據分析評估”的核查對象選擇,往往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對存在稅務違法的企業倒推核查上下游企業的相關風險,即所謂的“拔出蘿卜帶出泥”;第二,從“發票商品明細”入手,對諸如“其他人力資源服務”等沒有相應實體貨物作為支撐的發票類目對應的企業進行核查;第三,結合稅務監管重點和社會熱點,稅局會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對象進行重點關注核查,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 (二)稅務稽查處罰全流程分析 根據大數據分析,常規稅務稽查往往遵循如下邏輯: 第一,通過大數據檢測系統、智能稅務系統、金稅系統,通過對比同行業、類似企業相關數據,篩選出嚴重偏離行業平均稅負率或者繳納稅款明顯偏低的企業或者個人,此類企業或者個人將被初步判定可能存在一定涉稅風險。 第二,稅務內部工作人員及時開展風險核查,初步確認風險。 第三,稅務部門將采取約談、提示等方式對上述企業人員進行輔導,督促其依法納稅。 第四,對于經稅務機關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徹底的相關單位或者人員,依法依規對其進行立案并開展全面深入的稅務檢查。 (三)從深圳市稅務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中標公告看大數據稽查手段 2021年10月9日,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發布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改造升級項目(以下簡稱“項目”)中標公告,反映出深圳市稅務總局將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風險防控,同時稽查手段將會隨著系統的升級更加多樣化。(后續會撰寫《系統解讀深圳市稅務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一文) 該項目涉及五大預警模塊(即專用發票發放預警處理模塊、專用發票取得預警處理模塊、申報數據異常預警處理模塊、特征信息比對預警處理模塊、專用發票開具預警處理模塊)、綜合查詢(企業登記信息、人員信息、發票信息等企業相關信息以及企業的異常狀況,風險發票的領用、風險企業的遷移,是否存在開票但未申報的情況)。 詳細而言,該項目可以實現企業特征庫比對預警、人員特征庫比對預警、品名特征庫比對預警、特殊時間發票預警,并會結合企業的信息、員工的信息、納稅申報的稅目以及申報的時間進行審查。企業開具發票的情況,取得發票的情況,開具如高檔手表、珠寶、金銀首飾、二手車等的企業數據均可被查詢。 系統還可實現按照政策的變化定制需求,對企業實時核查,及時更新政策更新。通過對人的核查,包括涉案人員的過往記錄,是否有虛開經歷,是否曾經拖欠繳納稅款以及在年齡上的異常情況,確定存在較高風險的人群,進而通過人員的確定,定位企業在稅務籌劃以及納稅申報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對于智能稅務系統稅務稽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系統會通過將上述的信息進行推送,經由大數據的綜合分析,得到企業的具體稅務問題;同時通過實時數據的推送,稅務稽查部門會及時掌握企業的違法經營信息,稅務部門的“以數治稅”將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未雨綢繆”,迎接監管挑戰。 二、不同事后處置下不同結果——事后救濟對于處罰影響分析 根據《答記者問》,一方面,對薇婭主動糾錯的偷逃稅等違法行為依法從輕處理。黃薇對其隱匿個人收入偷稅行為進行自查并到稅務機關提交補稅申請,能夠配合調查主動補繳稅款5億元,占查實偷逃稅款的78%,并主動報告稅務機關尚未掌握的涉稅違法行為,具有主動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等情節。因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按照《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以下簡稱“《基準》”),給予從輕處罰,對黃薇隱匿收入偷稅但主動補繳和報告的少繳稅款處0.6倍罰款。 另一方面,對薇婭未能糾錯的違法行為視危害程度依法嚴肅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按照《基準》,黃薇隱匿收入偷稅且未主動補繳部分,性質惡劣,嚴重危害國家稅收安全,擾亂稅收征管秩序,對其予以從重處罰,處4倍罰款;黃薇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偷稅部分,較隱匿收入不申報行為,違法情節和危害程度相對較輕,處1倍罰款。 表1:《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逃避追繳欠稅處罰摘錄 由此可見,對于進行自查、到稅務機關提交補稅申請、主動補繳稅款等通過主動自查糾錯的行為,稅務部門往往給予從輕處罰,但是對于隱匿收入偷稅且未主動補繳部分,給予從重處罰,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偷稅部分(主要是成立合伙企業虛構業務,通過設立上海蔚賀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上海獨蘇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等多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虛構業務,將其個人從事直播帶貨取得的傭金、坑位費等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企業經營所得進行虛假申報偷逃稅款)因為較隱匿收入不申報行為,違法情節和危害程度相對較輕,處1倍罰款。 三、企業落實“歷史成本”數字化合規體檢可行路徑 (一)面對稅局大數據強監管,企業更加需要外部專業服務 薇婭丈夫董海峰致歉信中表示“我深知我們在稅務上并不專業,因此聘用所謂的專業機構幫我們進行稅務統籌合規,但后續發現這些所謂的合法合規的稅務統籌均存在問題。在更為專業的財務團隊到崗后,發現稅務統籌有極大風險”。面對政府對海量數據的歸集,面對企業內部治理的現狀,在合規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企業家必須擺脫“僥幸心理”,對自己的經營行為要有清晰的掌握和了解,在大數據下,任何以前的經驗以及遮掩都無法逃脫大數據的“鷹眼”,唯有“亡羊補牢”,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稅務大數據監管的核心邏輯就是對企業存在的高頻稅務、市場監管違法行為、企業內部違規行為需要進行畫像建模,最終落實成為各項風控指標。從企業的角度,必須依靠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專業服務以及大數據風控產品,通過盡可能地實現企業與政府間信息的相對對稱,立足政府公示的監管提示,結合海量大數據執法案例,從執法邏輯倒推合規路徑,才能避免后續的合規風險。 (二)面對稅局大數據強監管,企業必須降低企業收票風險 發票是企業經營的“紅細胞”,維系著企業整體生命周期。進項發票的合規管理,是當前企業財稅管理的核心環節。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需要經手很多發票,財務人員需要對此進行系統整理。在報銷的環節,很多企業仍然采用原始的操作模式,效率低、時間長。而隨著發票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發票合規問題也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稅務風險。面對可能存在的虛開虛受的發票風險,通過簡單的驗證無法快速準確辨別這類合規風險,而且發票風險是動態的,存在發票收錄時正常,一段時間后因為各種原因變為異常,導致無法成為合法成本,基于這類問題,屢見不鮮,因此需要強化對單一發票的合規預警和管理。 圖1:基于單一發票的風險預警維度 尤其是基于發票的銷方即供應商的管理更是面臨事中管控失靈的風險。通過發票維度強化供應商管理不失為一個有效手段。 圖2:基于發票中的供應商合規維度統計分析 (三)面對稅局大數據強監管,企業要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在查賬征收的背景下,企業的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對企業各類成本、費用的合規性沒有做到全面把控導致企業無所適從。而財務數據精細化的基礎首先是進項發票管理的精細化、大數據化,只有這樣才能為財務人員解決上述困難,才能360°全景了解企業內部財稅動態,實現動態控制業務成本。 圖3:基于發票商品明細的統計分析 圖4:基于常規類目發票的風險統計及預警 (四)面對稅局大數據強監管,企業必須擺脫“僥幸心理” 本次薇婭被查處,主要是由于2019、2020年相關稅務問題,盡管后續薇婭等采取注銷合伙企業等方式,仍無法避免被處罰。核心問題就是對歷史成本的合規問題沒有清醒認識,存在“僥幸心理”,要與“歷史財稅”問題進行有效切割,才能“輕裝上陣”。 由此可見,企業做好對歷史發票的系統巡查尤為重要。務必做到對歷史發票中各類成本發票進行分析,避免不合理支出發生,尤其是大額歷史發票進行巡查。在上下游企業因為經營狀態變化(如走逃失聯、經營異常、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稅務違法虛開發票等)開具發票被認定風險發票時,及時采取財務進項轉出等措施避免企業風險。 表2:基于不同面額發票的巡查方案 對于巡查中發現的明確存在問題的發票,企業應當及時做出進項轉出,對于基于真實交易,但是因為上游供應商經營狀態發生變化而可能被認定為風險的發票,企業需要及時關注并做好預警方案。通過對企業所有發票進行精細化管理,引入預決算分析管理機制,使企業成本發票不因為嚴重偏離行業平均水平而被稽查。 (五)面對稅局大數據強監管,企業需要實現經營利潤與合規成本的動態平衡 薇婭因為存在涉嫌重大偷逃稅問題,且經稅務機關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徹底,遂稅務部門對其進行立案并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稅務檢查。在收到稅務部門監督提醒時企業應當格外慎重,這可能面臨全面檢查的風險,企業應該做好全面專業應對,尤其是對歷史成本問題要足夠重視,需要及時聘請專業服務隊伍,利用大數據合規財稅軟件進行系統梳理、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做好風險評估與判斷工作。企業應該主動對逃稅避稅進行糾錯,對其隱匿個人收入偷稅行為進行自查并及時到稅務機關提交補稅申請,配合調查主動補繳稅款,主動報告稅務機關尚未掌握的涉稅違法行為,以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進而爭取得到稅務部門的從輕處罰。 注釋: [1]《杭州市稅務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就黃薇偷逃稅案件答記者問》,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稅務局網站http://zhejiang.chinatax.gov.cn/art/2021/12/20/art_17746_5295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