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的,成全影视大全免费追剧大全,成全视频高清免费播放电视剧好剧,成全在线观看免费完整,成全在线观看高清全集,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动画

×

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
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首頁 錦天城概況 黨建工作 專業領域 行業領域 專業人員 全球網絡 新聞資訊 出版刊物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訂閱下載 CN EN JP
首頁 > 出版刊物 > 專業文章 > 網絡虛擬財產的婚姻財產分割與財富傳承(上)

網絡虛擬財產的婚姻財產分割與財富傳承(上)

作者:吳衛明 方青 毛彤 李俐青 2024-10-30
[摘要]本文將從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入手,在回答定性問題的基礎之上,結合實踐中出現的特定場景,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婚姻財產分割與財富傳承進行論述。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數字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現實中涌現出了各式各樣網絡虛擬財產,各種以數字化方式展現的“虛擬財產”形態也越來越豐富,大到社交媒體賬戶、比特幣,小到游戲充值幣、各類平臺積分、NFT虛擬數字藏品等,但是,對于這些“財產”的法律定位卻并不明晰,我國法律僅在《民法典》第127條規定了的網絡虛擬財產,但并未對網絡虛擬財產直接進行法律屬性的界定,而是留給其他相關法律進行規制。網絡虛財產雖然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但其法律性質如何定性?《民法典》中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權利體系是否能夠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界定?其價值應當如何認定?仍有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有待解決。


具體到婚姻家事領域,這些爭議問題同樣影響著婚姻財產分割、財富繼承等事項。一方面,網絡虛擬財產蘊藏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被家庭所重視,關于“虛擬財產”的分割、繼承的爭議也越來越頻繁與多元;另一方面,部分網絡虛擬財產呈現出個人的身份性特征,而且同運營平臺(下文簡稱“平臺”)規則息息相關,與傳統財產分割、繼承上有著顯著的區別。在身份法與財產法交叉的這一領域,只有解決網絡虛擬財產法律性質的前置問題,才能夠進一步確定如何進行財產分割、如何實現繼承。


本文將從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入手,在回答定性問題的基礎之上,結合實踐中出現的特定場景,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婚姻財產分割與財富傳承進行論述。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分類與法律屬性


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現有法律法規并未進行明確的界定。《民法典》僅有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有觀點認為,這一表述實際上承認了網絡虛擬財產。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并不準確,《民法典》實際上是將界定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的空間留給了其他的相關法律。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網絡虛擬財產的形態復雜,很難用一種權利或者權益對其進行概括。甚至某些類型的網絡虛擬財產還存在禁止流通或限制流通的情況,在這一背景下,《民法典》不對網絡虛擬財產直接進行規定,而是將空間留給其他法律,也是為了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1、部分關于網絡虛擬財產分類的觀點


不同于物權、股權等具有清晰邊界的財產權利,網絡虛擬財產是一個法律擬制的概念,其無形性和多元性成為法律屬性界定的最大障礙。網絡虛擬財產的對象較為豐富,有觀點認為[1],網絡虛擬財產主要包括


虛擬物類(如網絡游戲中的角色、裝備),虛擬貨幣類(如Q幣、比特幣),身份認證信息類(如QQ、小紅書、銀行賬號),虛擬空間類(如個人主頁、網頁)。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2]中將網絡虛擬財產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其中,廣義的網絡虛擬財產是指虛擬的網絡本身以及存在于網絡上的具有財產性的電磁記錄,是一種能夠用現有的度量標準度量其價值的數字化的新型財產。廣義的網絡虛擬財產范圍非常廣泛,除網絡本身外,還包括特定的網絡服務賬號、即時通訊工具號碼、網絡店鋪、網絡游戲角色和裝備、道具等。狹義的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是指網絡游戲空間內的具有可交易性的賬號、角色、道具、裝備、錢幣等可視化的擬人、擬物類財產。


2、本文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分類觀點


本文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分類:


(1) “虛擬物”類


按照現有的司法判例和學術觀點,通常將虛擬環境中對現實環境進行模擬而形成的虛擬載體歸入“虛擬物”的范疇,如網絡游戲中的角色、裝備、皮膚、寵物等。而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生成合成技術的發展,此類“虛擬物”的類型還在不斷增加,比如在虛擬世界中生成的人物頭像等。


(2)網絡作品類


網絡作品通常包括文字作品、音視頻作品等類型,此類作品通常歸入著作權的范疇。對于傳統的網絡作品而言,由于已經有著作權的充分保護,一般并不作為網絡虛擬財產的特定類型。


(3)虛擬貨幣


從狹義上理解,虛擬貨幣通常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類區塊鏈貨幣,虛擬貨幣是加密的,并可以通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進行驗證,通常被認為具有抗網絡攻擊的能力,從而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由于區塊鏈貨幣的安全與可靠機制,在交易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貨幣屬性,從而具有貨幣的流通價值、儲備價值。


由于虛擬貨幣是通過區塊鏈共識機制創造的加密貨幣,其理論基礎與通行的主權貨幣理論相悖。因此,在不同的國家、法域,對于區塊鏈的法律地位均有不同的規定。我國《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中即明確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此外,從廣義上理解,虛擬貨幣還可以包括游戲幣、騰訊公司的Q幣等,該等虛擬貨幣通常適用于特定場景,例如網絡游戲、QQ,在網絡游戲中,可以表現為預付充值卡、預付金額或點數等形式。但是,超出特定場景,該等虛擬貨幣不得用以支付、購買實物產品或兌換其他企業的任何產品和服務。


因此,無論是廣義的虛擬貨幣,還是狹義的虛擬貨幣,都可以看出其作為“財產”的局限性。


(4)網絡賬號權益類


筆者認為,網絡賬號權益類是指用戶對于各類網絡賬號的空間或內容享有的權益。比如以QQ、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賬號,以Facebook、推特、微博、抖音、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賬號,以及網絡店鋪等。這些賬號是用戶在網絡服務提供商注冊的賬戶,是享受網絡信息服務的身份載體。


特別地,與網絡賬號相關的身份認證信息(例如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不應被視為網絡虛擬財產的客體,理由在于,身份認證信息本身具有強烈的身份屬性,是用戶識別特定主體身份的信息,不宜被納入虛擬財產范疇。


(5)其他網絡空間信息


從一般意義上講,網絡賬號權益所關聯的也是特定網絡空間的使用權。而獨立網絡空間通常指用戶自行注冊域名并設立或維護相應的網頁,此類網絡空間的維護并不依賴第三方網絡服務提供者,比如企業或者個人的網頁。


3、法律屬性


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理論與實務界均有不同的理解。常見的觀點包括:


(1)債權說


網絡虛擬財產是基于網絡用戶與網絡運營商的服務合同而產生的債權憑證。


(2)物權說


網絡虛擬財產是虛擬的網絡本身以及存在于網絡上的具有財產性的電磁記錄,其本質是一種客觀存在于網絡服務器的電磁記錄。


(3)知識產權說


網絡虛擬財產是軟件運行的結果,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應當屬于著作權的保護范疇。


(4)新型財產說


可以將網絡虛擬財產認定為是與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平行的權利客體,屬于一種新型的財產類型。


筆者認為,對于網絡虛擬財產,并不能通過某一種權利對其進行準確的界定,而是應該根據特定虛擬財產所包含的權利義務邊界,對其權利內容進行描述,并適用最相近的法律法規予以規制。


二、婚姻家事領域網絡虛擬財產可分割性分析


在婚姻家事領域,無論是離婚分割財產亦或是繼承財產,本質都是涉及網絡虛擬財產是否可以被分割或轉讓(統稱為“可分割性”),既然網絡虛擬財產具有財產權屬性,那么在婚姻關系變動或者繼承過程中,該財產的歸屬如何確定?


1、網絡虛擬財產的身份屬性


如上所述,對于網絡虛擬財產而言,其本身并不屬于物權法中的“物”,除了知識產權類的虛擬財產外,其他部分網絡虛擬財產的權利邊界中除了關注自身的擁有狀態外,還需要關注第三方的權利。比如對于游戲裝備、皮膚等具有精神利益的“虛擬物”,除了關注虛擬物之外,還需要關注有關游戲平臺的規則。


因此,部分網絡虛擬財產本身具有身份屬性,通常在特定平臺中,登記至特定主體名下。這種身份屬性還體現為特定平臺規則對于此類虛擬財產的限制和界定,即如果平臺規則不提供登記或者使用的規則,那么此類財產將不復存在。


2、網絡虛擬財產的可分割性


既然部分網絡虛擬財產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這就決定了對其分割不能簡單參照民法典物權篇的內容。以游戲裝備為例,由于游戲賬戶與個人身份相關,此時能否將游戲裝備視為夫妻共有財產,或者將游戲裝備轉讓或進行價值分割?


在司法實踐中,鑒于很多游戲用戶購買的游戲裝備或其他虛擬增值服務的價值往往不低,實務中涉及相關游戲裝備等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例并不少見,在該等案件中,盡管可能存在平臺規則限制游戲設備等交易的情況,但法院往往仍會對于該等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予以保護,用戶可享有網絡虛擬財產的相關權益。但是,司法實踐中同時存在認可平臺規則與否認平臺規則的情況,是否認可平臺規則通常也并不影響法院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


例如(2018)京民申2813號、(2021)皖1502民初7386號等傾向于否認平臺規則,可以對游裝備等虛擬物的價值進行分割;(2022)渝0230民初3779號傾向于認可平臺規則,但也尊重用戶享有的網絡虛擬財產相關財產權益,只是在考慮過錯程度和財產價值時,會結合平臺規則進行認定。


筆者認為,雖然實務中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事實上存在的游戲裝備交易市場,但仍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主要的爭議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游戲中的網絡虛擬財產如果具有獨立的轉讓和流通價值,那么游戲公司程序所產生的裝備、游戲幣等虛擬財產將具有與人民幣等貨幣進行兌換的基礎,從而產生新的問題。


其次,游戲虛擬財產的產生依托于游戲平臺的功能,是在特定游戲平臺的網絡空間中產生的,用戶在接受平臺規則和用戶協議后,其虛擬物的使用邊界也應依托于協議或平臺規則的制約,從而不宜忽略平臺規則。


參考案例一:(2018)京民申2813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裁判要旨:一審法院認為,網絡游戲中的賬號(ID)及積累的裝備屬于網絡虛擬財產,網絡虛擬財產應當業屬于網絡服務運營商,玩家(用戶)僅僅享有對虛擬財產的使用權。而二審法院則認為,用戶經注冊登記而成為本案訴爭網絡游戲的玩家,其在網絡游戲中的虛擬物品具有財產價值,相應權益也理應為用戶所擁有,虛擬財產的主體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用、處分該財產,甚至可以因其所具有的特殊財產屬性而在一定情況下因交易行為而給虛擬財產權利主體帶來經濟利益。再審法院持同樣的觀點。


特別地,二審法院指出,網絡游戲的世界雖然是虛擬的,其空間秩序的維護對于游戲的提供者和參與者的確都很重要,但是,虛擬空間并不是法律所轄之外的領域,消費者所獲得的虛擬財產本身和對其的使用權均應受到法律的尊重與保護。在游戲提供者或平臺管理者與消費者之間平等的合同關系基礎上,游戲提供者或平臺管理者提供服務的同時確有管理之義務,在正常管理的同時也須依法依約提供相應的服務。


參考案例二:(2022)渝0230民初3779號 重慶市豐都縣人民法院


裁判要旨:涉案游戲的《游戲許可及服務協議》明確約定不得將游戲賬號提供給他人使用,該約定本身就有規避他人使用游戲賬號風險的安排,但原告劉顯濤出借賬號開啟了該種風險,原告對損害的發生也有一定過錯。本院酌定被告吳彬承擔70%的損害賠償責任。涉案游戲的《游戲許可及服務協議》明確規定不得將游戲賬號提供給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不得轉讓等。該協議約定表明涉案游戲賬號不存在合法正當交易的空間,雖然可能確有游戲玩家私下交易的情況存在,但不能交易價格作為認定游戲賬號價值的依據。


此外,以Facebook、推特、微博、抖音、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賬號轉讓,也會面臨此類問題。現實中,針對此類賬號的轉讓,或根據用戶數量、關注度等因素進行價值評估。但是,考慮到此類平臺通常對賬號轉讓(實質是主體變更)存在一定的限制規則。賬號本身就是平臺與用戶在網絡空間內容的一種共生關系,平臺有自身的轉讓限制規則,同時用戶為賬號的價值做出了貢獻,平臺規則與用戶利益均應被考量。因而,不能簡單使用分割實體物的規則進行價值分割或者強制過戶。


綜合來看,在婚姻家事領域,網絡虛擬財產的分割或轉讓具有一定的復雜度,仍需考慮身份屬性以及平臺規則的制約。本文將結合熱點案例,對于實踐中網絡虛擬財產的分割與繼承進行分析。


(本文第三、四節內容詳見下篇)


注釋:

[1] 具體可見:https://mp.weixin.qq.com/s/HAOstJraLVEUfR-xuBEOKg

[2]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第656頁,人民法院出版社。


參考文獻

1. 高酈梅:“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解釋路徑”,載《清華法學》2021年第3期。

2. 張挺:“一身專屬性理論視角下的數字遺產繼承”,載《法學》2023年第2期。

3. 李陽:“《民法總則》背景下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載《民商法爭鳴》2020年第1期。


欢迎光临: 都昌县| 赤壁市| 秀山| 礼泉县| 柘城县| 盘山县| 楚雄市| 南靖县| 台北县| 洪雅县| 周宁县| 长白| 长垣县| 玛纳斯县| 仙桃市| 延边| 宜州市| 建昌县| 定结县| 青冈县| 织金县| 铁岭县| 平果县| 沙湾县| 芜湖市| 清远市| 广河县| 连城县| 唐河县| 邵阳县| 洛川县| 盐山县| 新余市| 广昌县| 金堂县| 历史| 吉林省| 沙雅县| 乌拉特前旗| 邵阳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