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法律——軟件篇
作者:全開明 2016-04-13一.軟件保護逐漸受到全社會的重視
隨著我國軟件業持續正常發展和保護力度的加強,軟件侵權的常態化慢慢被打破,同時基于軟件侵權的訴訟也越來越多。2016年2月5日,暴風科技被曝收到訴訟文件,訊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認為暴風科技侵犯其兩款軟件(cl264dec軟件及clvsd軟件)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并向暴風科技索賠1億元。除此之外,一些專業應用軟件也在使用過程中,被競爭對手、甚至是代理商通過各種手段侵權,嚴重影響了權利人的市場經營環境,權利人也積極通過法律開展維權活動。
如何知道待測軟件與正版軟件是相同軟件呢?這需要專家的專業技術支持以及專業的法律服務。只有通過整合專業技術和法律服務,形成一整套的互聯網+法律產品,才能更好地為軟件相關權利人服務。
二.互聯網+法律解決方案
利用“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權利人委托的軟件作品在中國大陸公共互聯網上的傳播情況做全天候的信息監測。針對監測到的侵權信息,開展后續處置、法律訴訟,以及刑事立案等維權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網絡盜播對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侵害。
通過監測包括但不限于:(1)網站名稱;(2)網站 URL;(3)網站 IP; (4)IP的歸屬地;(5)ICP 備案;(6)侵權 URL等內容,收集侵權方相關的侵權證據,為進一步采取法律措施提供證據支撐。
通過聯合專業的電子證據鑒定機構,為上述侵權證據的發現和固定提供合法有效的證據。
三.具體的解決方案
1)維權處置
維權處置,旨在最大程度地阻止侵權行為再繼續、盡可能減輕侵權行為對權利人造成 的損害。如向涉嫌侵權網站所在地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舉報與投訴等。
2)維權調查
線上調查,即通過網絡基礎數據庫及維權搜索系統,深入調查涉嫌侵權行為的源頭和證據鏈條,幫助權利人定位重點打擊的侵權主體,提供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的線索和有效證據。
線下調查,聯合第三方合作單位,對侵權人開展追根述源的線下調查,獲取充足資料或證據,推動民事訴訟或刑事立案的維權訴求。
3)民事訴訟
根據監測到的侵權數據以及重點侵權主體的落地信息,向根據監測到的侵權數據以及重點侵權主體的落地信息,向權利人提出訴訟建議,協助權利人確定訴訟目標;開展訴前調查和取證;提起民事訴訟。
4)刑事立案及舉報
受權利人委托就指定疑似侵權人的違法侵權行為向公安部門進行立案舉報;通過前期調查和證據固定,為立案工作奠定證據基礎;全程推動立案;提供偵查期間的技術支持。
四、經典案例回顧
某家專門進行石材設計的合資企業,用于石雕設計的軟件,版權是日本一家公司的,該 公司對這個軟件在國內具有獨家銷售權。在一段時間內,該公司發現生意不好做了,一些客戶突然放棄了購買他們的軟件,而這些客戶不久就擁有了相同涉及石材的軟件。這家公司就懷疑可能是設計軟件被盜版了,接著開始進行市場調查,同時也委托團隊在網絡利用專業的搜索對比系統,終于發現有人通過網 絡銷售與他們軟件很像的軟件,但價格比他們便宜很多,原來一套要二三十萬的軟件,網絡銷售的該軟件卻只要十分之一的價格。
該公司報案后,警方迅速偵破此案,并扣下了相關疑 似侵權軟件。為了確認這個侵權試試,該公司經團隊委托合作的司法鑒定中心對疑似軟件和原版軟件進行了同一性鑒定,最終確定了嫌疑人侵權的事實,經由法院判決勝訴獲得了巨額賠償。
五、經典案例
軟件版權 | 天*郵件系統、3*垃圾郵件系統、雅*石材設計軟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