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的就是你 網絡失信
2019-08-092019年7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值得引起企業和個人的高度重視。
一、一個目的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下稱“《綱要》”)提出要推進互聯網應用及服務領域信用建設,本征求意見稿很顯然屬于這方面的配套規范,它旨在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領域信用建設,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兩項措施
《綱要》業已提出要建立網絡信用黑名單制度,并且要建立多部門、跨地區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網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實施信用黑名單管理和失信聯合懲戒,全面落實了《綱要》的要求,可謂本征求意見稿的一大兩點。
根據征求意見稿,這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使用互聯網信息服務中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相關主體。
三、三大內容
為了貫徹以上兩項措施,征求意見稿在許多具體問題上作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基本可以歸納為三大內容版塊:
(一)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認定標準
根據征求意見稿,以下四種情形將被網信部門認定為互聯網信息服務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行為主體列入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
(一)因違反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被網信部門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處以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撤銷許可或者取消備案的行政處罰的;
(二)因違反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被網信部門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處以上述第一項以外的行政處罰且拒不履行或限期未按要求履行的;
(三)通過網絡編造、發布、傳播違背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信用等信息,或者故意為編造、發布、傳播違背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信用等信息提供技術、設備支持或者其他服務,嚴重破壞網絡空間傳播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失信情節嚴重的其他情形。
另外,對在互聯網信息服務領域發生較重失信行為或多次發生輕微失信行為,但尚未達到黑名單認定標準的相關失信主體,列入重點關注名單。
根據征求意見稿,對納入失信黑名單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將依法依規實施限制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網上行為限制、行業禁入等懲戒措施。在“一網打盡”的今天,這樣的懲戒措施不可謂不嚴厲。
(二)黑名單的異議、退出機制
黑名單雖可怕,但不至于束手無策,一是因為黑名單可受到異議,二是因為黑名單有有效期且允許提前退出。
根據征求意見稿,有關單位和個人對被列入黑名單有異議的,可向認定部門提交異議申請并提供證明材料。認定部門應在收到異議申請后15個工作日內反饋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核實結果書面反饋當事人。經核實不應列入黑名單的,應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移除。
黑名單有效期一般為3年,而且黑名單主體通過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等方式修復信用,并按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規定履行相關義務的,可以向認定部門申請退出黑名單。
(三)國家網信辦和省級網信辦的權限分工
為了避免出現權限不清不明的局面,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國家網信辦和各省網信辦的權限分工。具體來說,受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行政處罰或多次約談、整改不力的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認定、共享、發布、管理。各省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由各省網信辦負責認定和管理,并上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統一共享、發布。
總的來說,征求意見稿堅持一個目的,貫徹兩項措施,細化三大內容,它的出臺,彰顯了中國打擊互聯網信息服務領域失信行為,提升信任水平的決心。不過,征求意見稿中仍有許多不明確之處,尤其是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認定標準若干用詞仍然十分模糊,共享、發布等程序仍待進一步細化。因此,若征求意見稿要在實踐中產生更好的效果,還須補齊這些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