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某全球知名外企產線遷移背景下的規模性員工安置分流項目
2024-03-217038錦天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案例
2023錦天城勞專委年會案例二等獎
作者:董春島、章寧曉、柴曉峰
【基本案情】
該外企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進駐上海,為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公司股東決定自2023年起,對經營方式進行調整,停止上海工廠生產線的生產,將全部生產線遷移至外省。同時,公司也希望上海工廠生產線上的員工能夠盡量隨遷;公司的銷售、工程技術、客戶服務等業務仍在上海繼續運營,相關員工仍繼續在上海工作。其中,在冊勞動合同制員工近350人,本次人員分流安置涉及人數近130人,占總職工人數的4成。
就此變化,公司將與生產線相關員工協商變更勞動合同關系;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的員工,公司將依法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基本成果】
1. 部署周密詳盡:所涉員工工齡普遍在15年以上,構成復雜,訴求多樣。團隊反復論證安置分流方案,確保項目妥善完成,協商簽約成功率高達99%。
2. 實現火速簽約。4天完成130名產線員工的全部協商談判,比原定談判周期提前4倍。
3. 實現風險最低。以協商解決疑難雜癥,將項目后續風險降到最低。從風險遺留來看,包括法定不得解除人員、多位刺頭等在內的疑難雜癥對象,均在協商簽約環節予以解除,將項目后續風險控制到最低。
4. 實現成本銳減。從安置成本來看,本次安置分流項目嚴格控制了安置費用的預算,包括降低了實際執行方案低于原建議方案,避免了違法解除的賠付成本,避免了刺頭、疑難雜癥、危機公關、負面輿論影響等額外支出,為公司節省預算金額30%。
5. 實現三個確保:確保擬離職員工能保質保量完成公司收尾工作的工作任務;確保隨遷員工平穩過渡;確保非產線員工安心工作。
6. 實現優勢聯合:律師團隊強強聯手,多條戰線合力攻堅。
【難點要點】
1. 客戶預期高、項目周期短、安置任務重
從項目時間看,該項目從正式接受客戶委托到實現產線搬遷,前后僅2個月。
從項目對象看,安置分流的員工工齡長,構成復雜,訴求多樣,其中,勞務派遣和外包員工18名;哺乳期的女員工 1名;“15+5員工”14名;醫療期內員工2名;部分喪勞員工6名;疑似患職業病的員工6名。
從項目要求看,背景調查、方案選擇、日程安排,現場布置、政策宣講、應急預案等,都需要細致的前期準備工作。
對此,我們在整體項目方案中對于項目進程進行了事無巨細的步驟安排。對于規模性人員安置項目的推進,特別是涉及多條線、多部門的協作,結合公司實際狀況以及過往豐富實操經驗確定操作步驟,確保每一步按照方案預定的時間節點穩步推進。
2. 員工選擇與公司預期存在嚴重沖突,現場談判壓力巨大
本次人員安置分流主要包括“隨遷外省”以及“協商解除”兩個方向。在項目正式開展前,公司通過意向問卷調查、班組長問詢等形式,對員工的個人意愿進行過初步背調,并結合公司新產線人員的必要構成以及員工個人表現等因素,初步確定了公司預期的“隨遷”和“解除”的人數比例。
但在現場協商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量員工實際的意愿方向與公司期待方向存在矛盾,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形。例如部分工作表現不佳甚至問題員工本身希望隨產線搬遷至外省,但公司希望與其解除勞動關系;部分核心員工公司希望其前往外省開拓新產線,但個人解除意愿強烈。
對此在安置溝通中,我們在談判過程中,火速進行現場調整,一是必須確保協商簽約的成功率,二是及時結合公司預期對員工采取差異化的溝通技巧,確保公司預期能夠盡可能實現。
3. 員工抱團壓力傳導,管理層心理防線岌岌可危
一是面臨特殊人群的抱團。在本項目中,“15+5”的人群以“擺爛”的方式抱團,大大提升協商談判的壓力。
二是面臨隨遷員工的抱團。擬隨遷員工用集體要價的方式抱團,導致協商啟動后的首日,隨遷簽約人數低于公司預期。
三是面臨部門負責人的施壓。部門負責人以產線安全和產量穩定等為借口,希望為協商加碼。
因此,在集中談判開啟后的攻堅期,管理層開始動搖,希望通過變更方案、提高待遇、增加個性化許諾的形式,提高隨遷比例。
在此過程中,律師團隊頂住壓力,明確堅定安置方案一視同仁。隨著項目簽約進度不斷推進,大量的謠言不攻自破,處于觀望和疑惑的員工也打破疑慮,積極簽約,最終按照統一標準方案完成人員安置。
【典型意義評析】
1. 周密部署、穩扎穩打
任何安置方案的順利落地離不開前期充分、詳盡甚至窮盡的基礎準備。對項目背景進行充分調研分析并基于此形成完備的整體安置方案是本項目能夠順利推進的基礎。
2. 優劣明釋、談判攻堅
堅持一視同仁、安置標準不變動的前提下,結合公司期待方向以及員工個人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談判策略是本次項目順利完成的另一大亮點。轉移方案以及解除方案的優劣對比在個案中各有側重,并結合員工的個人性格特點決定不同的談判方式。
3. 精英匯聚、聚力協同
所內勞動專業力量整合,聚力協同合作亦促成本項目圓滿實現。本次人員安置涉及百余人,前期方案制定涉及10余萬字,各類文本30余份。正式談判應時間要求亦需多組律師同時開展,以上龐大的工作量需要多名勞動法精英律師共同開展,也能確保交付成果保質保量。據此,本項目整合了所內勞動法領域內的多組精英力量,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通過周密分工以及默契合作,順利圓滿完成安置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