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天城律師學院第二十三期“周末講堂”暨銀行與金融專業委員會交流會圓滿舉行
2020-12-042505《民法典》對遺囑信托予以首次明確,保障多元的傳承需求。2020年12月3日,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學院特邀請,上海市普陀公證處公證員、中國公證協會公證培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公證協會業務和培訓委員會委員李辰陽作為主講嘉賓,圍繞“民法典背景下的財產傳承法律安排”主題,以公證非訟程序為視角,就意定監護、信托與遺產管理的司法實踐等相關問題展開較為全面系統的講解。
近期“遺囑信托+意定監護”法律服務案件引發媒體熱議,打開財富傳承的法律保護新圖景。李辰陽首先以經辦的典型案件為切入點,引出監護和行為能力關系重構問題,他表示,立法具有滯后性,監護和行為能力脫鉤是大勢所趨。 隨后,李辰陽結合《民法典》的立法變化及經辦案例,闡述了“監護分類”、“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監護保護原則區別”、“意定監護活動中司法機構的不同干預方法”、“公證在意定監護中的職能”、“意定監護公證的中國特色和功能”,以及“民法典時代遺囑的功能”等內容。他介紹,《民法典》規定了意定監護、遺囑信托、居住權等針對特定人群和特殊家族財產管理與傳承需求的具體制度,公證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成為第一道防線,將發揮重要作用。 《民法典》實施后,給律師業務帶來哪些新機遇?李辰陽表示,公證機構主要承擔公共監督職責,意定監護監督人可從律師、社工、志愿者中挑選產生,監督、監護、居住權等領域或可成為律師業務新藍海。同時,李辰陽詳細介紹了實踐中意定監護與保險金信托的結合、意定監護和民事信托的交叉運用等。 本期周末講堂由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鄭建軍律師、合伙人張瀚律師主持。鄭建軍律師表示,《民法典》為家庭財富的管理和傳承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法律保障,律師應對該領域的法律服務予以重視。張瀚律師表示,《民法典》頒布,讓民事信托踏入春天。信托可與民事制度聯姻,例如信托與保險、信托與慈善、信托與監護、信托與遺囑等等,這些是未來律師執業的一個方向,促進業務更上一個臺階。 此次活動由錦天城律師學院和銀行與金融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活動得到了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內律師線上及線下的熱情參與和積極反饋,在交流互動環節,與會律師圍繞以房養老、財產管理及涉外遺產繼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通過此次講座,全面強化了律師們對民法典背景下財產傳承法律安排的理解,提升了律師們對民事法律實務問題的把控能力與實務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