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千玄室
作者:裘索 2023-08-201328人間五月,芍藥花開。
進入茶室,碎步前往壁龕拜賞書軸,大字小字穿插的《不老千年翠》,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鵬云齋千玄室的期頤之筆,健勁瀟灑、書卷氣和廟堂氣的融合,通會之際的本真,令人相見筆墨背后,這位文學、哲學雙博士茶人的雍容蘊藉。
茶室中禮敬掛軸和蒔花,內心本當出奇的安寧,而當下的我端視著期頤吉書和應季芍藥,心中卻有起伏。上周前去關西出差,匆匆辦妥該辦的事便偷閑擇道趕往京都,自白峯神社徒步五六分鐘便到了日本茶道資料館,那里正在出展里千家鵬云齋百壽紀念特別展。
千玄室百壽乃為日本茶道界的盛事。他的父親為茶道的普及嘔心瀝血,是首位被授予“紫綬褒章“的茶人,千玄室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致力于世界和平。60多個國家300多次的歷訪,是聯合國非遺親善大使、也是日本和聯合國親善大使,被授予”文化勛章“的第一位茶人。

除4月19日百歲正壽之日千玄室廟宇獻茶外,日本產經新聞自4月1 日起整月連日刊載了百歲千玄宗的訪談文章,每一篇我都精讀,尤其是22日的題為”接受鄧小平的請求在中國設立茶道學?!钡哪且黄侵鹱种鹁渎x細品。文中寫到在鄧小平赴日互換簽署中日和平條約締結文本的第二年的1979年11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千玄室,千玄室為鄧小平調制茶湯,原定半個小時的茶約,竟茶談了一個多小時,交流結束前,鄧小平緩緩地對千玄室說 ”茶起源于中國,后傳入日本,你們的祖先圍繞禮儀創設了茶道,可否將此道傳授給中國,當下的中國禮儀缺失,請把茶歸返我們”。
鄧小平的會見,成為千玄室日后在中國傳播日本茶道文化、以茶來促進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契機。為踐行當時對鄧小平的允諾,在天津開設了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學,千玄室先后130多次來訪中國,也受到過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授予中國文化交流貢獻獎和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等榮譽稱號。

作為里千家第十四代長子的千玄室繼承父位成為第十五代家元,長女也就是千玄室之姐彌榮子,著作等身,NHK傳統禮儀欄目的講授者,也是我涉足日本茶道的引路人,稽古時的指導和平素中的話聊,使我對茶道資料館百歲特展中的那些史料性的圖文記載尤其是族譜圖中的登場人物胸有成譜。但是特展中的那一幀鄧小平右手三指拿捏著茶筅 左手扶持著茶碗調制抹茶時和千玄室同框的照片我是初見,之前通??吹降氖青囆∑阶堄腥の兜匦蕾p著千玄室點茶的那一幀。

特展中展出了千玄室不同時期手制的茶碗茶勺等茶器作品,從那些簡約樸素且靜穆幽玄的作品中,我讀到了佛界禪茶中的殘缺美、質樸美、陳古美,還有難以言喻的那種不完美中的無常之美,尤其那一尊去年九十九歲白壽之年手制的刻有“和壽”二字的大樋燒白釉茶碗,侘寂之外透逸著溫潤祥瑞,拙厚古樸而高蹈清雅,簡易高人致,蕩滌塵埃獨留孤迥,歲月的鑄就支撐起作品境界高度。
特展中也觀賞到了千玄室不同時期的墨寶, 其中一字的窮款《隼》 ,隼是一種強勝于鷹的猛禽,為1943年于天虎飛行訓練所出征之際的揮毫,飽蘸濃墨筆力遒勁的行楷,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可以想象千玄室年輕時的英氣勃勃。
《壽山萬丈高》1987年所書,寓意不老長壽;等等。
《清坐茶味友》,去年九十九白壽之筆,以清新之心靜坐吟詠茶味。
《茶是長壽友》《關 南北東西通活路》,《玉兔跳波上》等為癸卯正月百歲吉書,蒼茫蕭散,是千玄室的修為、才調、風度、人格氣象在筆墨中生發,正如東坡居士所言“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燦爛之極也”,”蒼老”實乃一種審美的境界。

同道茶友見我佇立書軸前久不移步,提醒我說;
“今日茶席花是芍藥,花開三分真值妙好?!?/p>
我的思緒從京都的日本茶道資料館回歸到了東京的茶屋。
“今日茶果子是?”
“木之芽”,同道回說。
木之芽那是一款風雅到骨子里的和果子,閑散的山野之趣,納豆的淺淡咸味參糅著略微樸澀的口感,讓人想起沒有砂糖的遠古年代,不由心生懷舊之情。和果子上躺著纖嫩的山椒樹木芽,草木的嫩芽,自然會聯想起白樂天的“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牽籮蔓掛朝衣”的誦吟,山椒樹嫩葉的清香,我聞了初夏的氣息。
“如果說千玄室的父親使日本茶道邁向了海外,那么千玄室則將日本茶道在國際社會發揚光大,這、足以告慰祖先——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品呷著茶湯品味著木之芽,我這樣想著。
庸常的日子里在茶事里找到一種審美的價值,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