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帆庵
作者:裘索 2023-10-141089
道樂軒 裘索
初夏的一個周末的午后,惠風和暢、花盛數藤羅。
茶室稽古中,師匠說,宗水(長谷川的茶名)到了、車就停在表參道交叉口瑞穗銀行的斜對面。宗水就是年近七十”月帆庵”的亭主,車就是他移動茶室----月帆庵。近年茶界頌傳著茶人宗水的故事,今能一睹本尊,同道們自是欣喜不已,紛紛離開茶席尾隨師匠一睹面包車里的月帆庵。

長谷川打開了后備箱車門,大家好奇地引首探望,只見車內迷你茶席上,水指、茶爐、茶釜、茶碗、茶箲、茶勺、棗罐等茶道具應有皆有,甚至連掛軸、花器也不缺, 可謂烹茶盡具。見車的前門開著,我便去駕駛座后面的空間瞧瞧,嘿、竟瞄到一方水屋,水屋里還有流水裝置。看著月帆庵,看著祥和慈愛的長谷川,我感慨萬千。
秋田縣大館市出生的長谷川,在19至25歲時遍游世界,也曾經歷過南美亞馬遜河湍流的兇險,徹悟“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遇到困難困惑時,暫且歇一下,心無雜念地調制茶湯,讓自己沉浸在至福的一碗茶中。”三十歲前便在里千家研習茶道的長谷川對新冠疫情中困頓的人們總是這樣說著。
主客、次客、一般客共飲一碗濃茶的茶室,疫情期間食衛管理中理所當然首當其沖地被限制,樂茶人不能相聚在常規的茶席,只能在電腦的屏幕上互相問候,在虛擬的世界里品呷茶湯,而茶事則是一項體驗性的實踐,在網絡畫面上稽古,何以品出茶湯苦澀中的清香,隔屏品飲不免隔靴搔癢、難以體味。為了讓疫情中心神困惑的人們體味茶湯齒舌繚繞的口感、增添生命里苦澀中的清香,長谷川以他的車舟移動的月帆庵給人們送上安寧、送上慰藉。

駕駛著月帆庵,在日本列島舉行移動茶會,和所在地的人們甚至和所在地大學的學生們一起舉行茶會活動,,以文化藝術和審美情趣提升人們的精神品相,讓“和敬清寂”植入人們的心魂,在靈魂挺拔、精神豐盈中度過疫情難關。月帆庵所到之處,遇到一些未曾有茶道學習經歷的人,長谷川就對他們說“不求操作方式的規程,自由自在以茶為樂即可”,并手把手地指導他們如何使用茶具、如何茶席對話、如何藝術審美,與大家分享自己周游世界中的趣事逸聞,讓人們從疫情的焦慮不安中解脫出來。用禪語《看腳下》書軸鼓勵人們,夜間行路關注自己的腳下,不要迷失自我;以《辛抱》書軸勵志人們,相信忍耐后的豁然。面對逆境如何養成安堵如常,這是需要學習修煉的,在前所未遇的疫情中擁有該等能力更是難能的可貴。長谷川讓人們感悟到“吾心安處是茶席”的茶道魅力。
他駕駛游船航行數千里,在靜岡縣、香川縣、愛媛縣的七十個港口,在一個又一個港口泊靠,和當地的人交流茶湯,播下樂茶的種子。聽說疫情期間月帆庵在瀨戶內海三千島嶼中的第二大島嶼小豆島停泊了五個月,在臉書中相識的樂茶人趕到月帆庵停泊的港口,大家捧起茶碗一服。恰如朋友圈的群主,長谷川把有緣的樂茶人吸引到圈內,在月帆庵,重要的不僅僅是品茶和審美,還有把人間情意世間冷暖緊緊地凝聚在一碗茶湯中,哪怕疫情把人生擾搗得七零八碎,月帆庵的茶席也要把飛濺的魂魄重新召回。長谷川與樂茶人相約,待到夏天過后的秋天,去海邊,在海邊天高月朗秋夜的露臺上,野外點茶賞冰輪。

駕駛月帆庵周游世界這是長谷川的夢想,為了追夢,他南下將游船停泊在長崎,將茶事日程發布于臉書,讓月帆庵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日本茶道,讓一碗茶帶來世界和平。盡管日本茶道中的茶席,作為國家民族符號,已然被國際社會接受并公認,但長谷川還是想為此添磚加瓦。月帆庵的故事美麗而動人,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
美哉,流動的車、流動的船、在流動的月帆庵里演繹著堅固的茶道。
同道們參觀了月帆庵后,師匠邀請長谷川入“清風之間”的茶室一服,大家也回到了茶室。今日茶席的茶果子是藤金團,《源氏物語》中有歌“若執于手,藤花色尤勝蒼松”,長谷川盤腿席坐在“微風吹幽松”的書軸前享用茶果子后一服師匠調制的薄茶。
離開“清風之間”,行走在青山通里,想著周邊方圓一公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上千家咖啡店,同樣是無酒精的飲料,卻未曾框出獨特的咖啡席的藝術來,看來把生活的藝術演繹為生命的實踐。從功能走向審美,只是在東方。
這個周末、相遇月帆庵亭主,內心充滿著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