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豆欣賞 “風景常新”
作者:裘索 2014-11-211379
在日本,書法被稱為書道。日本人借書以修心養(yǎng)性、體悟生命。晚年的川端康成喜愛書法,并頗具成就。“風景常新”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雖工整地排成了田字形,卻又無不透露出幾分靈動的氣息。也許這種無法言喻的矛盾感也映射出了這位日本歷史上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最終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的內心。
擺在我眼前的是從東京青山的一次特殊的高規(guī)格書展上偶然求得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墨寶——“風景常新”。
這仿佛是某種機緣巧合。
今年7月初的一個周末,結束了在東京的一周工作后,我們一家三口驅車自東京前往伊豆半島,宿泊在一家始建于明治末期擁有110多年歷史的溫泉旅館——南山莊。它由大和宇平始建于明治43年(1907年),初時以創(chuàng)建者之名命名為“大和館”,后來被常來宿泊的北原白秋重新命名為“南山莊”,取自中國古典名山“終南山”以表現(xiàn)自然的氣息。伊豆并非初次前往,但出發(fā)前兒子告訴我說,這次下榻的旅館曾經在大正年間與昭和初期受到川端康成和北原白秋等日本文學巨擘的青睞,是他們的愛泊之地,我便順手從書架上取下了早已熟讀的《伊豆的舞女》,一并帶去了旅店。
掩映在翠竹和溫泉間的南山莊野趣處處充滿歷史人文情懷與精致風情:茶室風味的簡樸客房、彌漫著裊裊水霧的溫泉、有著百年歷史的階梯、雨落樹葉風過竹林的聲響、格子窗欞的闌珊光影……沒有金碧輝煌繁花似錦,亦無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浸淫在溫泉的青綠中,我在燈下緩緩攤開了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回味著這個年少時就已熟讀的、如詩如畫的愛情故事。
“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樹林,清冽的甘泉,濃郁的秋色,裊裊的炊煙”、“南伊豆是小陽春天氣,一塵不染,晶瑩剔透,實在美極了。在浴池下方上漲的小河,承受著暖融融的陽光”、“群山和天空的顏色都使人感到了南國風光”、“雨停了,月亮出來了。雨水沖洗過的秋夜,分外皎潔,銀亮亮的”……
川端康成細膩的風光描繪,讓人身臨其境,淳樸伊豆的湖光山色盡現(xiàn)腦海。雖然時值盛夏,但在這清涼如水的夜晚我也能從字里行間中感知小說中伊豆的秋日美景和那若有似無的哀愁。二十多年前在東瀛求學之時,我就數(shù)次踏訪伊豆這片土地。伊豆半島上峰巒起伏,雨水在這里匯成小溪,又化為瀑布飛瀉而下。記得早春時節(jié),從山上往下望,就能看見滿開的一樹樹爛爛漫漫粉白色的櫻花,綿延數(shù)里,如云似海。這次來伊豆,恰逢祭事活動,伊豆之國市的女市長親臨長崗溫泉地區(qū)的現(xiàn)場,和市民們載歌載舞,我也忍不住加入了歡樂的人群中,又做了一次當年的自己,因為20多年前自己曾作為留學生代表登臺表演過日本傳統(tǒng)舞蹈。伊豆半島依山傍海,對于日本本國人來說,也永遠充滿著魅力。
無怪乎川端將《伊豆的舞女》這個經典的愛情故事放在如此美麗的背景之下。
川端康成的作品似乎都敘述得云淡風輕,《雪國》、《古都》、《千紙鶴》……他筆下的世界總是唯美而哀傷的,即使悲傷也蒙上了朦朧的色彩。也許是幼年父母雙亡,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xù)病故,加之他一生常在旅行,所以逐漸形成了孤獨感傷的性格。在他看來,美與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他筆下的自然美與個人情感結合,構筑出一種獨特的美學體驗。據說,川端康成對于作品的文學語言,要求極為嚴格。寫完一節(jié)之后,總要反復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刪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雖然頗為接近口頭語言,但讀來用語簡明,描寫精準……
川端康成一生篤信佛教,堅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他向來把“輪回轉世”看作是“闡明宇宙神秘的唯一鑰匙,是人類具有的各種思想中最美的思想之一”。所以,在審美意識上,他強調尋求閑寂的內省世界,保持著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但這不是強化宗教性的色彩,而是一種純粹精神主義的審美意識。
收回思緒,端視著這一幅“風景常新”。在日本,書法被稱為書道。日本人借書以修心養(yǎng)性、體悟生命。晚年的川端康成喜愛書法,并頗具成就。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雖工整地排成了田字形,卻又無不透露出幾分靈動的氣息。也許這種無法言喻的矛盾感也映射出了這位日本歷史上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最終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的內心。
雖然我喜歡川端的作品,但在書展的眾多字幅中獨獨相中這幅倒并不是單純地愛屋及烏,我更欣賞這四個字背后涵義。
古人感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可見人生如同趕路,看似平坦的道路上充滿了無數(shù)的荊棘,如果因為一時的失意和挫折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未免太過可惜。要知世事無恒,風景常新,須得初心勿忘,哪怕道路艱險也應不屈前行,那最終會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面對鮮花和掌聲時,又有太多人會失去理智和自我。沒有一個人能夠一直處于巔峰時期,在輝煌時刻,也要謹記路漫漫其修遠兮,當下的良辰美景不會一成不變,必須穩(wěn)住前行的腳步,對可能到來的風浪淡然處之,寵辱不驚。
未來的人生充滿著未知。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無法逃避、無路可退,必須不斷向前;但同時,人生路上的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會引我們看到不同的風景。所以,不妨沉思片刻再做選擇,勤奮又倔強地時刻出發(fā)。也許走過的路長了,經歷的事多了,不經意間會發(fā)現(xiàn),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當年的川端康成寫下了“風景常新”,不知他是否看透了世事。而今日的我,惟愿經過時光的洗練,心中一片清澈,笑看風景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