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艱苦歲月,強化群眾意識——記上海市錦天城(深圳)律師事務所黨支部2013年延安紅色之旅
2013-08-021783為響應中央“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部署,踐行黨的宗旨,杜絕“四風”問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共上海市錦天城(深圳)律師事務所黨支部組織20多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于2013年7月19日到23日奔赴延安,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
在從機場坐大巴去延安革命舊址的路上,江定航書記向全體黨員再次重申了此次活動目的,叮囑大家務必認真觀察、學習,從在延安的所見所聞中領會群眾路線的精髓和重大意義。
我們參觀學習的第一站是楊家嶺。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當時全國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有121萬人,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補代表有208人。黨的七大首次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了系統總結——第一次在黨章中系統地闡述群眾路線問題,概括了建黨以來我黨關于群眾路線的理論和實踐,并強調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根本的組織路線”。因此,楊家嶺被選為我們此次延安之行的首個參觀學習地點。
一下車,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條約四米寬的石板路,路兩旁的灌木生長得十分蔥郁茂盛,整個環境顯得格外寧靜。路的盡頭聳立著一棟老式建筑,上面從右至左赫然寫著“中央大禮堂”五個金色的大字。房頂上,一面鮮紅的黨旗在隨風飄揚。眼前這幅莊嚴的畫面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進入了這座中央大禮堂。據講解員介紹,這里面的陳設與當年召開中共七大時一模一樣。主席臺的正上方是一條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橫幅,中間掛著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畫像,兩旁各有三面鮮艷的黨旗;會場后面墻上寫著“同心同德”四個大字,還有一幅毛澤東同志在七大會議上發言的畫像;會場兩側墻上寫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標語,墻邊插著24面紅旗,用來插放這些紅旗的“V”字型木座是革命勝利的標志。我們漫步在大禮堂內,仿佛感到時光倒流。這里的每一條橫幅、每一句標語、每一面旗幟、每一幅照片,似乎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那次令人無比激動振奮的會議,讓那段已經過去六十多年的歷史如此真切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就是在這里,毛澤東同志作了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和中共七大閉幕式講話《愚公移山》,著重講了群眾路線問題;就是在這里,中共七大通過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將黨的群眾觀點系統概括為四個方面——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從大禮堂出來后,我們又來到了當時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大樓。這是一棟用大石頭砌成的房子,共有三層。據講解員介紹,這棟房子從山上俯瞰如同一架飛機,所以又被戲稱為“飛機樓”。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就是由中宣部在這里主持召開的。當時,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我們的文藝應該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這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文藝方面的體現。在參觀大樓一層的大廳時,我們看到墻上有一副相框里的紙上印著《東方紅》的詞曲。講解員告訴大家,《東方紅》源自于陜北民歌《騎白馬》。起初,陜西葭縣的農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余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表達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悅心情。后來,延安文藝工作者又將《移民歌》進行修改、整理,成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歌曲《東方紅》。說罷,講解員領著大家一同在大廳里合唱了《東方紅》的第一段。在悠揚的歌聲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人民對領袖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激之情。
參觀完中共中央辦公廳大樓,我們原計劃要參觀位于旁邊山上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居住的窯洞。可是因為前些天連降暴雨,土質變得疏松,這些依山而建的窯洞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景區管理者為了保證游客的安全,禁止上山參觀。我們在山坡下只能望到周恩來同志居住的窯洞,看上去十分簡陋。
告別了楊家嶺,我們又奔向延安之行的第二站——棗園。
棗園原本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這里作為中央社會部駐地改名為“延園”。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到此。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黨內開展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籌備中共七大,帶領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我們在景區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幸福渠、中央書記處小禮堂以及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周恩來、張聞天、任弼時等人的舊居。
在毛澤東舊居,我們看到了五孔窯洞。據講解員介紹,其中第二孔窯洞是辦公室,毛澤東同志曾在此會見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駐華大使的赫爾利。面對赫爾利宣稱美國支持蔣介石,毛澤東同志這樣說:“如果你們愿意那就支持蔣介石先生吧。但是請記住,中國是誰的中國?它肯定不是蔣介石的,它屬于中國人民。當你們無法再支持他的時候,這一天就會到來。”這體現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講解員還提到,就是在這間窯洞,毛澤東主席送走一批批深入到敵后的同志,要求他們扎根到群眾當中,只要得到群眾的擁護,“一切都好辦了”。聽了講解員的介紹后,我們對于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隊伍僅靠小米加步槍卻最終打敗仰仗美國支持、擁有精良武器、在實力上遠遠強過共產黨的蔣介石的國軍,有了更深入理解。
在朱德舊居,我們看到了一個藍色的雙人沙發。據講解員介紹,那是延安最早的彈簧沙發,由報廢的美軍吉普座位改造而成,在當時是最高級的沙發了。那個沙發最初是配給毛主席的,但是毛主席考慮到朱老總身體不好,將這個沙發送給了朱老總。這雖然是件小事,卻讓大家聽后感到很溫馨,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間深厚情誼,也體現了當時領導人的艱苦樸素。在院子里有一個小石桌,上面刻著一個象棋棋盤和一個陜西民間游戲“老虎吃羊”的棋盤,據說當年朱老總經常在休息時和士兵們在這里下棋。
最后,我們在任弼時、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五位棗園偉人銅像前合影留念,結束了在棗園革命舊址的參觀學習。

參觀完延安革命舊址后,藍衍盛副書記在回去的大巴上組織召開了臨時黨支部會議,讓大家對此次延安之行談談各自的感想和體會。大家積極發言,紛紛表示被當年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之間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所感動。大家談到,當年黃炎培以國民參政員的身份訪問延安,與毛澤東討論了歷朝歷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府更迭規律,毛澤東高瞻遠矚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能夠打破這一規律,我們已找到了新路,這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革命時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貫徹群眾路線,順應民意,得民心,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而如今,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國內又處于轉型期,來自內外的各種壓力使得我黨的領導地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黨的領導人在這個時候再次強調“群眾路線”,是重新贏得人民信任、增強執政能力的戰略舉措。中國共產黨只有緊緊地與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才能繼續帶領人民群眾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黨員們還聯系到我們律師職業的特點,對如何貫徹群眾路線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達成以下共識:
在律師界貫徹群眾路線,就是要有奉獻精神,要全心全意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這首先要求我們牢牢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服務大局、執法為民;其次,要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積累扎實的工作經驗,以提高法律服務的質量;最后,還要求我們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與客戶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了解客戶所需,在現有法律框架內設計出令客戶滿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延安之行,我們收獲很多,很多……
(錦天城支部通訊員 田雨可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