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局查處“虛開發票”的監管底層邏輯及數字化合規策略—深圳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改造升級項目解讀
作者:全開明 2021-12-28本文系《研究 | 2022年企業務必完成“歷史成本”的數字化合規體檢—談薇婭案件帶來的啟示》后續文章,主要涉及對稅局稅收大數據分析評估發現機制詳細解構,進而對稅局查處“虛開發票”的監管底層邏輯進行細致分析,為企業應對監管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化合規方案。
2021年10月9日,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發布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改造升級項目(以下簡稱:“深圳發票風險防控項目”)中標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這一公告意味著深圳市稅務總局開始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風險防控。
一、系統解讀深圳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 (一)系統改造升級項目根本目的——快速發現“虛開”違法行為 國家稅務總局為響應大數據網絡技術的發展,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諸多省市出臺對應細則文件。深圳市招標項目是對“以數治稅”的進一步落實,招標文件中風險防控系統的建成將會大大輔助稅務人員日常管理工作同時迅速核查企業是否存在虛開行為,并進行風險防控。嚴防虛開發票的案件發生,切實落實增值稅政策,強化風險管理,不斷提升增值稅發票風險防范監控能力,減輕基層壓力,在深圳市國家稅務局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的基礎上對預警指標進行進一步改進、對預警流程進行進一步規范完善。基于全市數據倉庫架構,運用成熟的商務智能分析工具,對現有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進行升級開發,進一步推進增值稅發票風險防范監控機制建設。 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是稅務機關通過先進的管理和科技的手段,運用現有數據資源自動比對,輔助稅務人員日常管理工作及快速發現虛開行為的風險防控系統。新增一般納稅人預警兩個、小規模預警兩個、成品油分析模塊、二手車監控模塊、風險人員分析模塊、減稅降費旅客運輸預警查詢、減稅降費舊稅率錯誤開票納稅人查詢、風險納稅人村后情況分析、風險納稅人發票領用分析、企業風險辦理遷移、開票未申報企業預警分析、部分數據推送和查詢;優化數據后臺數據倉庫模型、快速預警模型、針對發票2.0系統模型數據改造、發票戶數處理情況通知書、發票戶數處理情況統計表。 (二)系統改造升級稽查新邏輯——三大維度特征分析 1、對企業人員分析——通過核查非正常企業過往任職人員進行風險人員分析 該項目新增風險人員分析模塊、查詢模塊(含登記信息、人員信息)。易受稽查的企業見《稅務稽查內在邏輯深入解析—從執法邏輯出發構建易受稽查的企業畫像》 對于高收入人群稅務稽查分析見《研究 | 經紀人被罰3227萬元“網紅主播”等高收入人群稅務稽查趨勢分析》。 2、對發票明細類目監管——用于日常工作規范管理及虛開風險防范 3、對供應商的監管——通過發票發放、開具、取得、申報判斷開具發票的納稅人的風險級別 深圳發票風險防控項目對于供應商發票的監管主要體現在預警模塊中,包括專用發票發放預警處理模塊、取得預警處理模塊、申報數據異常預警處理模塊、專用發票開具預警處理模塊。 專用發票的發放預警處理可以分三個方面,包括:專用發票發放預警處理、超限版使用專票預警、風險納稅人監控預警。發票流在稅局監管機關的監管全鏈條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一環,而其中發票的發放也同樣如此。該系統在發票開具中會稽查企業在開具過程中,單張或總額的發票是否超過規定的限額值來判斷發票的有效性;也會從納稅人的角度進行監管,來判斷開具發票的納稅人的風險級別。 專用發票的取得預警處理板塊可以分為:認證失控發票預警、受托核查發票預警、滯留專用發票預警。發票的風險評估相當重要,而深圳市稅務局的最新系統招標公告要求系統升級后可對此進行稽查,以發現企業是否存在虛開以及偷逃稅款等問題。 申報數據異常預警處理模塊分為:農產品進項抵扣預警、海關繳款書抵扣預警、虛列數據抵減稅預警。企業需要重點關注虛列數據遞減稅。此項系深圳稅務部門改造項目的核心功能之一,升級改造后可以實現通過同行業類似企業平均數據對比找出數據明顯異常企業,并對其進行初步分析、上報。 專用發票開具預警處理模塊包括:開具發票突增預警、頂額開具發票預警、開具發票作廢預警、購銷貨不匹配預警、有銷項無進項預警。在該模塊的預警處理中,系統主要審查企業是否存在發票的異常狀態如:突增、作廢、頂額、紅沖等等,以及企業的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對應情況。 二、面對持續升級的監管企業大數據合規治理的必要性 (一)大數據案例下企業的違法分類統計 據大數據初步統計,2016年至2020年位列前列容易被稅務部門處罰的違法點中其中發票管理類違法增長較快,與稅務登記類常規違法相比,發票管理類往往會走向刑事責任,風險較大。進項發票合規管理的缺失是重大問題,伴隨著發票監管系統的升級改造,后續會有大量的行政處罰案件的發生。 2、2016-2020年涉稅刑事處罰案件分析 2016年至2020年涉稅刑事案件主要涉及騙取出口退稅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逃避繳納稅款罪。其他犯罪行為比例相對較少。虛開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一直是高危違法點, 隨著當前專票電子化的進程加快,該類違法更加趨于隱蔽性,危害更大,企業往往無所適從,又無所憑借,隨著發票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刑事違法案件也會大量激增。 (二)大數據案例下企業的面臨四大困境 在系統完成升級后,企業將會面臨大量的困難,主要包括以下的四個方面: 1、稅控方面 在稅控上,由于系統存在多種模塊的監查與查詢,企業在新系統上線后將會存在一段時間的空窗期,在這段時間企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系統,同時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需要實時更新企業內部的稅控系統,在沒有專業的稅務合規人員或者專業的稅務審查系統的情況下,這對于企業來說將會面臨巨大的困難。 2、監管方面 在監管方面,由于新系統的升級,五大預警模塊和三大查詢模塊,稅務稽查部門的稽查將會更加快速便捷,但這對于企業來說,在沒有專業的稅務審查或相對的發票審查系統來說,企業將難以面對,稅務稽查部門的快速審查。且考慮到系統的動態更新政策,企業難以做到實時與國家的稅務政策對應,可能會無法做到準確的稅務籌劃,有很大可能面臨稅務處罰。 3、信用圍欄 在新系統的推進下,系統會實時將最新的企業處罰數據更新到稽查部門的稽查對象中。而隨著國家推進“信用社會”進程的加速發展,以“信用+風險”監管為基礎日益成為國家財稅治理的基本模式,針對重點風險領域,強化稅收大數據風險分析,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稅務局在稽查時會結合大數據監控的實時信息和過去的企業信用信息為基礎,針對D級納稅人、失信企業和個人進行重點監管并及時處置違法行為,企業“一處違法”,則“處處受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損失的不單是企業聲譽,后續還有大量的交易機會,因“信用問題”導致企業經營步履維艱的案例比比皆是。 4、數據囚籠 新系統考慮到現在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企業在新系統面前可以說是無所遁形,企業的所有信息包括處罰信息、企業的發票流、現金流、交易流都將被稅務部門實時監控。而現在針對企業合規管理數字化的產品也比較稀缺,尤其是面對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已經使用了諸如RRP、CRM以及各類管理軟件時,在合規治理上的數字化應用還是處于萌芽階段,完全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企業在新系統出臺后將會陷入無法擺脫的“數據囚籠”。 三、有效應對“虛開發票”的數字化合規策略 深圳發票風險防控項目主要有五大預警模塊、三個查詢模塊組成,企業可以從執法邏輯倒推合規路徑,通過采取與稅務局發票風險發現邏輯類似的方式,提前落實企業自檢、自查,完成風險發票的發現、監控,對于確實屬于風險發票做出及時進項轉出等處理,進而防范企業被認定為虛開發票的相關風險。 按照深圳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預警升級項目的執法邏輯,企業可以采取的具體應對如下: (一)發票總覽與各類發票統計分析——單張或總額的發票是否超過規定的限額值 針對系統在發票開具中會稽查企業在開具過程中,單張或總額的發票是否超過規定的限額值來判斷發票的有效性的稽查邏輯,企業可以預先對現有發票進行統計分析,做到對于發票總額、單張發票的具體金額全面掌握,進而快速發現超過發票規定限額值的單張發票,同時企業應做好預決算,實時了解發票總額情況,以避免總額的發票超過規定的限額值, (二)多維度供應商管理,全方位發票合規,實現發票與供應商管理的多頻、高效、合規流轉 針對系統會從納稅人的角度進行監管,來判斷開具發票的納稅人的風險級別的稽查邏輯,企業可自行對供應商風險進行核查,對供應商相關風險進行預判。 企業需要及時全方位了解供應商狀態:一是通過供應商基本狀態、供應商負面風險、供應商經營異常信息、供應商股東核查,供應商存續狀態及刑事風險等方面,為提前對供應商進行評估以及風險預警;二是通過特有的風險規則庫、外部風險數據庫,結合當前的監管重熱點,重點防范與企業有經濟往來的上游企業的合規問題,落實數據化發票管理責任,能夠提前預警虛開風險,大幅降低虛受風險,減少單位犯罪的主觀故意,為有效應對和查處稅務(虛受發票)、市場監管(商業賄賂)、刑事舞弊(職務侵占、挪用資金、串通招投標、經營同業業務)等各類重點違法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對供應商的評估具體可以包含如下方面: 第一,經營異常企業核查。即核查供應商(銷方)是否注銷、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等基本市場主體登記注冊狀態; 第二,供應商負面風險預警。核查供應商是否存在失信公告、執行公告、查封凍結公告,是否存在重大發票違法信息,是否被列入政府采購領域黑名單、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企業黑名單。并根據監管重熱點,排摸供應商及供應商下游企業,獲取企業相關負面信息; 第三,稅務黑名單核查。核查供應商是否存在諸如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普通發票、走逃(失聯)等違法類型及其它黑名單風險評估項。 (三)以“發票”為切入點,發票數據庫提供溯源保障 針對系統中“專用發票開具預警處理模塊”——主要審查企業是否存在發票的異常狀態如:失控、作廢、頂額、紅沖等等,建立電子發票數據庫和原始發票數據庫,為后續企業發票溯源以及數字化管理提供數字支撐。利用大數據對發票信息進行查詢與狀態核驗,確保發票真實有效,避免紅沖、作廢等異常狀態。 企業發票數據庫涵蓋如下基礎功能:第一,票面基本信息、發票發票收錄、報銷、審批等業務流程都能實現完整清晰展示并入庫。發票信息儲存于發票數據庫中,票面基本信息及經辦人信息一目了然,為事后發票多維度檢索提供技術支持。經辦人信息亦可針對基于各類交易的風險事件,可以系統直接明確主體和人員,針對風險發票進行及時鎖定,利于管理和確認責任。 第二,電子票面與原始憑證相互印證,以便于隨時查證。通過OCR識別票面信息,完成發票管理的數字一體化。在提供電子票面信息以方便企業復制、導出、統計分析的同時,還應幫助企業保存原始憑證,便于隨時查證,同時通過批量導入憑證號,可以又能將發票數字庫與會計憑證進行有效銜接,實現數據庫、發票以及紙質憑證三位一體化管理。 第三,分類管理發票,提升發票管理水平。由于系統在數據查詢上,涵蓋了開具一些高檔手表、珠寶、金銀首飾、二手車等的企業數據查詢及預警,且系統還會按照政策的變化定制需求,來實時對企業核查,因此,企業通過自查杜絕內部不合理的商品明細及科目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涉嫌“虛開發票”頻發的商品或服務科目,如無實際業務支撐的“其他勞務服務”或者個人生活用品沖抵企業經營成本,如高檔手表、金銀首飾等,進行重點預警監控。此外,借助靈活用工平臺,在無任何實際交易的情況下開具發票明細諸如“軟件開發服務”“其他咨詢服務”亦屬于重點監管的范圍。詳見《警惕“異化”靈活用工,嚴重可能涉刑》形成內部良性發票監管循環,實現對發票重點科目控制,優化財務管理,提升公司的數據化成本及員工費用管理水平。 (四)強化事中管控,形成管理閉環 鑒于有較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因為沒有預決算機制,為了沖抵減少企業利潤,少繳納稅款,在年末經常會因為所謂的稅務籌劃而通過購買無真實交易的發票來沖抵成本的行為,此類行為均系企業涉嫌虛開發票的違法行為。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其自動計算企業缺票量,方便企業以缺票量為參考,提前規劃有真實交易的進項發票作為成本的報銷事宜,順應“以數治稅”對交易風險及對應的發票進行實時預警、監控、處置。相關“以數治稅”分析文章見《"以數治稅"企業數字化財稅合規系列一:研究 | "以票管稅到以數治稅"—上海監管新模式下企業數字化財稅合規新策略》 《"以數治稅"企業數字化財稅合規系列二:研究 | 企業財稅治理的數字化合規策略—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關于開展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試點工作的公告》的解讀》 企業需要防范員工買票沖抵成本造成企業涉嫌虛開導致高管擔責的情況,需要建立進項成本發票的實時預警機制。對涉及違法事件直接關聯的相關發票,實現高風險預警,并對涉及的所有發票進行風險提示,用可視化方案解決動態管理問題,從而落實企業內部的財稅大數據管理,實現與“以數治稅”監管模式的有效銜接,從而進一步縮小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1、2016-2020年稅務行政處罰案件分析














